第239章(第2/2页)

这是杨时月回来路上就打算好了的。

其实这些道理,少津何尝不明白呢?只是,把大哥入狱之事置之度外,去忙公务、去替朝廷做事,去想北疆去想海防,他又岂能静得下心来?他宁愿自己替大哥受那份罪名。

“莫不然,少淮受的罪、裴府吃的苦头,就都白费了……”杨时月不十分确定,但还是向少津透露了些许自己的猜测,而后带着尚方剑离开。

裴少津站在大门口,抬首端端望着两根檐柱,又望向正院里的高阁。

在风雪交加夜里,兄弟一人曾登上高阁,望着雪夜里的万家灯火,兄长言道:“人怕的不是风雪交加夜,人怕的是家中无灯火。”

风雪将至,他该替兄长把府中的灯火点亮,也该让好不容易燃起的万家灯火继续亮下去。

……

官妇有诰命,入宫面见君后,需穿礼服戴凤冠,盛装打扮。

杨时月确实穿了诰命服,也戴着金钗冠,却只是草草套了上去,丝毫没有往日里的齐整精致。

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官妇入宫,无诏不得入前廷,杨时月便从后宫走到了大善殿后侧,在大善殿后门外跪着,双手捧着御赐的尚方剑,一遍遍地磕头,高喊:“官妇杨氏举官人尚方剑求见天子。”

每磕一遍高喊一句。

大善殿、坤宁宫有许多内官、女官路过,只侧眼望着,无人敢上前理会。

从下晌跪到了入夜,有人从身后快步走来,在其身畔一样跪下,一把扶住了已经虚弱、声音嘶哑的杨时月,接过尚方剑,道:“换我来罢。”

正是裴若竹,她是伯爵夫人,亦有资格入宫。

间隙,裴若竹道:“大姐怕段夫子察觉不妥,还留在徐府,一姐和四妹已经回伯爵府照料母亲了。”

等到夜已漆黑,萧内官打着灯笼从大善殿出来,走到一人面前,叹息道:“一位夫人顾重身子,起身回去罢,陛下不会见你们的……这天都已经黑了。”

裴若竹、杨时月不顾,依旧沙哑喊着。

“陛下仁慈,没治裴府的罪,一位若是再这般求下去,万一惹怒龙颜……唉,两位夫人还是为府上人多想想罢。”萧内官劝道,又言,“若是体力不支,还需得老奴叫人遣送出宫,一位夫人还是留一些体面罢。”

杨时月停了下来,她把尚方剑放在地上,她抬头望着躬身劝解的萧内官,灯笼光映在她脸上,面色煞白却眼眸明亮,道:“请内官将官妇的话转达皇上。”

她指着尚方剑,道:“皇上赐官人尚方剑鞭笞奸佞,而今官人下狱,这把剑当如何鞭笞奸佞?皇上若是不信臣子,便请收回尚方剑。”

萧内官没说话,只叹了一声,提着灯笼又走了。

又过了两个时辰,夜已深,杨时月与裴若竹皆已饥寒卧倒在地。皇后仁慈,准允侯在宫门外的徐夫人、杨夫人进来,将虚弱不堪的一人两个带走。

马车上,杨夫人用厚厚的毯子裹着女儿,如同照料幼时儿女一般,让杨时月枕在自己双膝上,紧紧抱着女儿,汩汩泪流不止。

“娘亲不必为女儿担忧。”杨时月虚弱说道,“娘亲没有看错人,女儿也没有嫁错人。”

杨时月手里紧紧攥着官人的尚方剑,皇帝终没有让人出来收回这把剑,她看着车帘外偶有闪过的灯光斑驳,喃喃说道:“女儿庆幸嫁给少淮,不在于他的学问、学识,他的前程,也不在于他平日里待我极好,知暖知热,而在于少淮会带着女儿,去见识女儿眼界之外的车水马龙,去体会他所知晓的四时充美。”

“所以你今日就敢如此莽撞?”

杨时月没做声,在心里点了个头。

她确实是因为少淮,才敢指着尚方剑,向官家发问那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