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2页)

没人知晓殿上发生了什么,只知稚嫩的钦天官匆匆跑来求见,很快便被南镇抚司的人带走了。

那少年钦天官似乎被吓傻了,被锦衣卫架着走,连句“皇上饶命”都不会喊。

……

直到被架入阴暗无光的天牢中,吴见轻这才回过神来,恢复思考能力。

可眼下的路,似乎已经走绝了。

他开始惊恐胆战,身子止不住发抖,以为自己将会像牢狱里的其他罪犯一样,受尽刑罚,血迹斑斑,最后油尽灯枯被抬出去。

南镇抚司副官前来接应,带着他继续往里走,在走过两道严守的大门以后,狱中愈发漆黑,湿气、霉臭味扑面而来。

岂知推开第三道大门后,白日光刺目,竟然连通着一套小院。

小院中,有人一袭白衣,负手望着高墙,对着墙缝里生出的青藓怔怔出神。

墙缝盘青藓,白衣若游龙。

他身后的石台上,摆着一壶热茶,几样小食。此人正是被“关押”的裴少淮。

裴少淮听闻声响回过身,看到少年被副官提拎着进来,稍显诧异。

“接下来的时日,要委屈大人与这少年钦天官挤一挤了。”副官客气说道。

“无妨。”

副官退下,锁上大门。

裴少淮将吴见轻引到石台坐下,倒了一盏茶安抚其情绪,一番谈话后,知晓了前因后果。

“若是我在谨慎些,上禀前复演星象,就不会使得大人平遭横祸,落入……”吴见轻看了看周遭,没好说出“天牢”一字。

“与你无关。”

“大人为何能住在这里?”吴见轻心绪平静下来,提起胆气问道,他还以为裴少淮在牢里吃尽了苦头呢。

裴少淮没说什么,从怀里掏出来一枚金符,置于石台上,金符麒麟盘绕,“南镇抚司指挥使”几个字格外醒目。

南镇抚司见金符如见天子,皇帝若真有意让裴少淮下狱,理应先收回金符,再派人捉拿。

副官只得了“捉拿”的旨意,自然只行“捉拿”之事,入了天牢后,还是听金符的。

裴少淮道:“你且喝茶暖暖身子,有些事想不明白就慢慢想,总还要在此处再待些时日的。”言罢,又回去看他的青藓了,有些惆怅。

他在此处虽没受苦受难,但妻儿父母在外头必定担忧,裴少淮的心情岂能畅快?也不知道家人如何了。

……

入夜时,裴少淮在院里掌起灯笼,预备与吴见轻用膳。

大门再度打开,来者不是副官,而是拎着一坛酒的燕承诏。他刚回京,知晓裴少淮“下狱”的消息,便赶忙进来了,因害怕裴少淮太过郁郁,还特地提了一坛酒。

燕承诏见了生人,挑挑眉,问裴少淮道:“少年人是谁?”

裴少淮当下没得心思解释前因后果,便假说道:“我新收的学生,燕缇帅无需提防。”

燕承诏坐下,没急着开始推盏饮酒,而是先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他从袖中抽出一小书卷,递与裴少淮,道:“皇上命我带给你的。”上头写着“制乐篇”三字。

是《吕氏春秋·制乐篇》。

裴少淮本经为《春秋》,吕氏春秋和春秋差别很大,不是一回事,但裴少淮是读过的。吴见轻身为钦天官后人,也不可能没读过吕氏春秋。

一人瞬时了然。

“皇上说,他想与你说的话,尽在里头。”燕承诏并不明白皇帝深意,问裴少淮,“皇上何意?”

裴少淮笑笑,一旁的吴见轻充当学生,帮老师解释道:“制乐篇记载,宋景公时,天遇荧惑守心,问星司如何解,星司说可以转移给国相,宋景公说国相是肱骨之臣,不可。星司又说可以转移给百姓,宋景公说,无民何以为君,亦不肯。星司最后道,岁收不好也可化解,宋景公认为,民饥必死,君不独活,于是决定听天由命。”

“最后如何?”燕承诏好奇问道。

吴见轻正欲答,裴少淮拦住,把书卷递给燕承诏,道:“叫他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