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感激(第2/3页)

她狠心打孩子的事迹,至今仍在宫中流传。惠妃私下里嘱咐小孙女们,都说万一犯事千万千万别跟你们额娘强梁。

不管怎么的,先哄着她别动手。然后再找机会自己或者派人来宫里,找玛嬷求救……

两个孩子:……

无数次解释,额娘真的很好,很疼她们。脸红脖子粗地试图帮忙找补,往往越描越黑,反而更坐实了伊凤严厉的说法。

伊凤对此毫不在意,只认真教养孩子们,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去,别犯到她手里就行。

犯到她手里……

呵呵,她可是急了眼,连储秀宫妃都敢给两巴掌的。打完人之后,她全身而退。对方却一蹶不振,便解除了禁足,也没了宠爱。

连原本该在康熙三十年生的皇二十四子啊,连怀都没怀上。

伊凤微笑,眼看就到毓庆宫左近。胤禔根本不用提醒,就放下敏敏,等她们娘俩跟上。而这时,毓庆宫内,太子跟瓜尔佳氏已经收到消息,赶出来迎接了。

“这些日子,大哥一直盯着弟弟婚礼进度。想也累的不轻,可算有点闲暇时候还得因为弟弟往宫里奔波。真是……辛苦大哥了。”

自从胤禔在朝堂上力排众议,以一己之力压下礼部尚书跟宗人府宗令玛尔浑,帮他敲定了婚期之后。

胤礽算是彻底认准了大哥刀子嘴之下,对弟弟的维护。

而后毓庆宫扩建,大婚之日赠银。

一桩桩一件件的,更加深了这个印象,让胤礽对胤禔的态度越发恭谨亲近。

时间久,回数多了后,胤禔已经从受宠若惊到适应良好。头一回见到他们这样相处的瓜尔佳氏却差点惊掉了下巴,说……

说好的直郡王与太子生来不和,一路龙争虎斗,堪称冰火不同路的呢?

看太子殿下这个态度可不像啊!

倒是直郡王,面对太子如此示好不但没诚惶诚恐,还给了他个你还知道哇的嫌弃表情。

太子毫不介意,还笑吟吟点头:“知道知道。但礼节如此,而且,大哥奔波忙碌许久,弟弟心中不胜感激。也想着趁今儿的机会,跟福晋一道,给大哥大嫂好好敬杯茶。”

胤禔抬头看天,似乎在确定今儿日出的方向。伊凤怕他当着新妇的面儿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赶紧拉住他的手,对太子温婉而笑:“太子爷客气了,都是皇阿玛慈命,也是我们爷作为长兄的责任所在。是吧爷?”

书房警告近在眼前,胤禔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勉强笑道:“是是,福晋的意思,就是爷的意思。太子不必见外,到底你我手足兄弟,同气连枝。若反过来,你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那是自然。”胤礽微笑颔首,一脸真诚。

兄弟两个态度对比强烈的,让瓜尔佳氏懵了又懵。

现实与传言,与家中了解的情况,相差也太大了吧?

稍后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九、十、十一一直到十三,所有开蒙的阿哥。除了三阿哥跟十四阿哥外,所有人对大阿哥夫妇的态度都特别亲近热络与恭敬。

相处间的自在随意,如寻常……哦不,比寻常人家的兄弟姐妹还要融洽些。

至少比她们瓜尔佳府强得多。

震撼之余,瓜尔佳氏的应对也随之变化。不但态度上更加热情真诚,给孩子们的见面礼也都加倍。

喜得瑚图里宜敏比直笑,小嘴儿抹了蜜似的:“多谢二婶婶,二婶婶人美大方又慈爱,日后定然事事顺遂,处处如意。”

“用不了明年今日,便能给敏敏添最最可爱的弟弟,跟全大清第三可爱的妹妹。龙凤呈祥,大吉大利~”

瓜尔佳氏俏脸通红,胤礽却大喜,直接解了腰间荷包:“好侄女,会说话。来,太子二叔给你攒本钱!若真能如你所言,太子二叔给你买铺子。”

真·吉祥套话随口说的瑚图里宜敏比愣,继而伸手:“口说无凭,咱们击掌为誓!敏敏,敏敏回头就去乌库妈妈那里烧香,替二婶好好求求~”

那虔诚祈祷为红包的小样儿,直让众人大乐,伊凤扶额。

敬茶之后,太子妃册封礼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赶在新婚第八日,瓜尔佳氏就收到了太子妃册宝,成了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位太子妃。

紧接着,储秀宫妃小赫舍里氏就在御前建议。宫中无后,一应宫务都由贵妃主持,四妃协理。

犹如民间的妾室掌家,到底名不正言不顺。不如让太子妃学着些,也免得日后手忙脚乱。

内宅无主母,嫡长子福晋掌家情理之中,小赫舍里氏觉得自己这话没毛病。

但康熙却被日后两字气乐:“朕还未至天命,你们赫舍里家就琢磨着日后了?”

消息传出,胤礽差点被这个拎不清的姨母气死。

说好了入宫照应他,帮他在御前转圜。弥补他母后早逝,父子之间若有分歧无人帮忙调和的短板。

结果她呢?

进宫以来就凭着皇额娘余荫得了一宫主位,却丁点忙也没帮上,只不停拖后腿。

这回更是……

胤礽咬牙,红着眼睛就往乾清宫。二话不说跪下:“皇阿玛,儿子……儿子诚没有想到,姨母竟……”

“竟蠢笨至斯,且不说贵妃娘娘与四妃协理宫务许久,兢兢业业,从没有丝毫差错,再没有随意褫夺的道理。”

“就说瓜尔佳氏才刚大婚,连毓庆宫都没熟悉呢,哪儿处理得了繁琐宫务?便,便处理得了,那也不是她此前要考虑的事儿啊。”

“儿子可都答应皇阿玛了,要加倍努力,早日让您抱上嫡孙的。咱们家小福星都说了,用不了明年今日,就能龙凤呈祥……”

见康熙脸上阴沉,胤礽只能尽力活跃气氛。

直言自己虽已经大婚,但到底年幼。犹如大树旁边的小树,瞧着枝叶舒展,隐隐有栋梁之态。实际上还早着,且撑不起一片天空呢。

说到这个,康熙倒不认同了:“前年征噶尔丹时,就是你监国。色色样样都管得很好,军需等事供应得也及时。正因为有你在京中,朕北巡蒙古,南巡河工的,才能放心而行。”

胤礽笑:“那儿子也不过是看家护院,重大事情等都快马交给皇阿玛定夺。正因为有您运筹帷幄,儿子才敢勉力为之。”

反正不管康熙怎么夸,胤礽就保持着因为有皇阿玛您,儿子才有底气,才有如今表现的态度。

恭谨而又谦卑。

说到最后,他眼眶都红了:“儿子以性命发誓,虽然这么些年,儿子一直被教导着。知道自己是大清太子,肩上背负着日后继承大清,治理大清的重责大任。也一直,为了能扛起这副重担而努力学习。”

“但是儿子从未想过让皇阿玛早早不测,自己提前登基。因你我父子深情十九年来未曾更改,足以笑傲古今帝储。儿子再也不用像别个储君一样因皇父怀疑甚至打压而惶惶不可终日,只盼着皇阿玛能真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