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2页)

跳台滑雪,号称是看距离的项目,听起来和跳高、跳远的纯客观项目接近,不过差异还是很大。

对刚入门的观众而言,这个最佳记录的概念,反而都不如自由式、单板等项目一目了然,起码雪上技巧类项目,大家能查得到世界上有哪几个人、做到过哪几个动作。

跳雪的历史最佳还要分跳台,这个知识相对就有点冷门了。而且,最佳也只是参考,毕竟,风、雪、温度对距离的影响,都太复杂。

——加上如前所述、这么复杂的铺垫和前提,现在是可以说:凌放,作为一个生长在几乎没什么跳雪人才的地方的新秀运动员,刷新了利勒哈默尔这块北欧老牌跳台的最好成绩。

苏靖已经激动地举起了手里刚才找到的资料,对着镜头大声说道:“利勒哈默尔标准台,K线90米,HS线101米。它的正式比赛距离纪录五年以来,一直停留在了110.5米,保有者是一位已经退役的挪威跳雪运动员!”

利勒哈默尔标准跳台的历史最佳飞行纪录,被年仅16岁的中国少年凌放,一次性提高了整整4.5米!

还有七个人没跳呢,但解说间里的苏靖已经下了结论:“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这就是冠军的一跳!”

电视机前无数观众和他一样,听完这句话后,开始对着屏幕乐。

凌放其实也很兴奋,他还想着和叶飞流庆祝下呢。

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跳雪运动员基本是人类脱离安全绳索,从90米以上完好无损抵达地面的速度极限。

教练席也在跳台上,只是不在起跳区的跳台顶端,而是在侧面。

因此,教练们一般是会看着运动员跳下的全程,再下教练台和运动员在休息区碰面——反正,要追是插翅都难追,不如慢悠悠下来碰头。

造成的一个遗憾是,跳雪运动员就没法在完成一次满意的跳跃飞行后,立刻和教练拥抱庆祝,就像其他很多项目那样。

叶飞流满怀兴奋地下到休息区,一看——小徒弟都已经挑好想喝的牛奶了,正在那里一边看着接下来选手跳跃的实时画面,一边吨吨吨呢。

“太棒了这一跳!全都发挥出来了!”叶飞流兴高采烈冲过去,用搂草打兔子的力道,紧紧搂过小徒弟。

凌放矜持:“咳咳咳咳,轻点儿……”不过嘴角已经泄露了他心里的小小得意。

方唐在边上笑看他们,甚至掏手机抓拍了一张。

被放开后,凌放指了指实时屏幕上已经出到倒数第二位选手总分的画面:“我觉得我起码第二……如果真第一,是不是就可以跳K120了!”

利勒哈默尔就有K120大跳台啊,就22年前飞圣火那座台。

大跳台,就并排在他刚跳完的90米标准台边上,如果可以跳,他这次等冬青奥赛事完了,说不定就能练上!

叶飞流正开心呢,现在问啥答应啥,“好好好!跳跳跳!这块台,咱必须跳上,啊!”

边上随行的中国工作人员也竖起大拇指,“好!有志气啊孩子!”

叶飞流一答应,凌放好高兴,眼睛都闪亮起来。

“呃,”现场也就只有方唐还有些基本理智,“目前还没确定第一呢,再说,就算拿到冠军……那什么,要开始练120米台的话,这得国内同意吧?咱这,也没申请过啊……”

凌放一愣,对哦。

他迟疑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叶飞流。

叶飞流就琢磨,他要是还年轻,他自己都想跳利勒哈默尔的大跳台!

而且,小徒弟还看着他呢!这时候,必须不能堕了身为主管教练的面子——

叶飞流大手虎虎生风地痛快一挥,“我明天就跟上面说!咱先看完杰夫杨这最后一跳!小样儿,让他刚才那么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