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44(第2/2页)

雍正意味深长:“你倒是大方。”

“机会总要多留给年轻人嘛,应该的。”小团子这么一说,反而气得雍正没话讲了。

半晌,终于气不过的胤禛招手喊苏培盛过来:“把阿哥的文稿呈上来,朕好好与他分析分析。”

苏培盛应是,从怀中掏出揉皱后又对折过的纸,垂首双手奉上去。

胤小祕嫌弃极了:“四哥,你好邋遢呀,读个文章都卷成牛肉卷啦。”

雍正咬咬牙,瞥了苏培盛一眼:“都是他干的,跟朕可没关系。”

胤小祕:“哦哦,苏公公这样可不好。”

苏培盛:“……”

雍正眼瞧着幺弟扯远了话题,叹口气,决定先发制人:“你过来,朕问你,今日这题目你可看懂了?”

胤小祕略带羞涩地瞧了他四哥半晌,挠挠头笑道:“没有,嘿嘿。”

雍正:“……”嘿嘿个屁。

胤禛没辙,只好思索着,给幺弟掰开揉碎讲清楚。

题目上已经做了标注,此言出自《尚书·秦誓》。

乃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不顾老臣蹇叔苦谏,听信杞子的话讨伐郑国,战事失败后追悔所作。

雍正逐句解释了字义后,总结道:“这话大致就是告诉你,用人须得重德重智,这些有雅量者能容人的智者,也是对天下黎明有利的选择。”

小团子紧张的小手无处安放,打着磕巴道:“啊?原,原来我理解错啦。”

胤禛哼笑:“朕瞧着何止。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瞎写一通。”

顿了顿,他又问:“这回知道了意思,可有什么破题的思绪了?朕都已经逐句教过你了,总该有些想法。”

胤祕苦着小脸,抓耳挠腮半天,才试探道:“要是启用这样的人,百姓们就能过得好,那皇兄岂不是就轻松了?”

雍正顺着他答:“是这个道理没错。”

“那要是找到一群这样的人,组成一个班子,皇兄岂不是就可以每天从早睡到晚,也不用操心天下啦!”

什么叫从早睡到晚,这是叫朕偷懒呢。

明明有个“垂拱而治”的好词不用,偏得胡说八道。

雍正抽了抽嘴角:“你当满朝文武都是吃素的,放出去的权利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吐出来。”

燕京城尤其严重。

若非如此,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胤禛早就给京师大换血了。

还是他实力和势力都不足,这个皇帝才会做得如此步步为营。

胤小祕没注意到他四哥的情绪变化,正专心琢磨着四哥抛出的新难题。

事实上,他还挺喜欢这样,与四哥一问一答开动脑筋的。

就好像二筒教他玩的军棋一样。

这回小家伙思考的时间长了一些。

雍正也不催促,盘着腿坐在对面品茶,心情竟比之前瞧着好了许多。

胤小祕快速运转着小脑瓜,骤然拍着大腿喊:“我知道啦,四哥不是要派七哥去打那个萝卜头金丹嘛!”

雍正咬咬牙:“……是罗卜藏丹津。”

胤祕:“对,嗨呀他不重要。重要的是四哥就有名头了呀。青海多远呀,现在处理紧急军务肯定不方便,四哥要是成立一个草台班子,把张中堂他们都塞进去,私底下偷偷的搞点大事,慢慢的,不就把青蛙们煮开了。”

雍正:“……”

比起对幺弟文化水平的担忧,胤禛更多的震惊与惊喜。

小幺所想与他心中一个若隐若现的设想不谋而合。

他就是要借机架空那些个不干实事,不会权衡利弊,整日里只知道勾心斗角的外戚老权贵。

胤禛按捺住骨血里的澎湃激情,握紧了茶杯,佯装淡然问:“你向来最喜欢起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那你觉得这个‘草台班子’,叫什么最好。”

胤小祕歪着头,笑问:“就叫……军机处怎么样?”

作者有话说:

今天没了。

工作有点忙,我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