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 178 章(第2/2页)

他眨眨眼,反问:“汗阿玛没有吗?”

康熙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让大清百姓康宁,天下熙盛。”

他一向知道当前该干什么,只觉得胤祉太天真了。

“不过练兵之事,确实不可荒废。”

觉得他们兄弟三人讨论得差不多了,康熙道,“朕与大臣们商议之后,本已打算和谈后直接撤军,只留一万兵马,不过胤祉练

兵的主意不错,朕会再考量。”

兄弟三人告退后,康熙便立即传召了内大臣们商讨此事。

胤禔胤礽则对西洋的强国很感兴趣,拉着胤祉要他多说点。

胤祉也乐得多科普,省得这些兄弟长大以后,光盯着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内耗过度。有那些心机和力气,一致对外不好么?

“那些西洋强盗,等到他们把能瓜分的都瓜分了,大清还不成了他们眼里最大的一块肥肉?”

听到胤禔这么说,胤祉忍不住欣慰:我的好大哥诶,你终于懂我的意思了!

胤礽若有所思,“三弟,按照你说的,那日不落帝国狼子野心,难不成还想统一万国?”

大清以‘万国’指代‘全世界’。

胤祉点头,“他们真的、会如此想,如此做,不惜发动万国大战。”

胤礽的眉心狠狠地拧在一起,若那国家真如三弟所说,已经发展得如此迅猛,恐怕大清就算能达到大唐那种盛世,也无法令其收敛。

胤祉猜到他在想什么,“所以我说,唯有兵力强大、互相制衡,方能保持和平。”

胤禔和胤礽都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忽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重呢。

……

一个月后,噶尔丹派出使者献上无数奇珍异宝,与裕亲王福全谈和之后,大军彻底撤出漠北喀尔喀三部,清军也退回长城以南。

五万大军留下来特训,五万回到京城。

又一个月后,有小股的骑兵假装沙匪于西南边境作乱,但用不了几天就被训练有成的清军消灭。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不止一桩,但无一例外,这些假沙匪、真噶尔丹散兵,全都有来无回。

因此噶尔丹很是安份了一段时间,不再往东边来。

但也不是真安份,他不再滋扰大清边境,却直接从准噶尔部开始,往其他三个方向扩张领土。

与此同时,在漠北驻扎特训的清军,也没闲着,帮助雅克萨地区的彭春和萨布素将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打赢了史上有名的‘雅克萨之战’,令罗刹军毫无还手之力!

罗刹国大败,意欲派来使者,与大清议定边界。

胤祉还记得学过的历史书,记得这是大清签的第一条国际条约《尼布楚条约》。

几百年后大清签订了太多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让人误以为这也是一条不平等的,甚至让汗阿玛康熙皇帝背上骂名。

但胤祉从汗阿玛口中知道,古往今来,那一片广袤的土地由于资源匮乏、没有城池,从来没有明确划分‘国界线’。

此次就是去明确划分的,至于后世以为割让过去的尼布楚和贝加尔湖等地,一直在漠北蒙古手里呢,漠北蒙古又是大清的藩属国。

所以康熙皇帝开创了割让领土先河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胤祉闹明白这些后,心情非常好。还主动说,想去见证一下这‘历史’。

结果还是被汗阿玛以年纪太小否决了,况且据说由于路途太远,且沿途人烟稀少、缺少补给,罗刹的使臣赶路(绕路)可能要赶大半年。

胤祉:“……”

这么远,他们和边境军队是如何沟通的呢?

答案是鹰。

胤祉:“……”

老鹰也不容易啊!

……

胤祉在京城的生意发展得很顺利,下半年,他还跟汗阿玛请假了一个月,去东昌和苏州视察生意。

结果他一去去了两个多月才回来,康熙怀疑他就是去游山玩水了。

胤祉指着他带回来的一批最新技术的纺织机械,还有从天津港运回来的一船又一船的进口棉花,大喊冤枉。

汗阿玛,我这都是、为了谁?!”

“为了谁?”康熙差点给他一个白眼。

“为了汗阿玛啊!”

家人面前,胤祉说话越来越利索了,只要不是太激动,都很少结巴了。

“您看冬天来了,您要犒赏优秀士兵吧?您要发津贴吧?这不就都有了?”

康熙:“哦,都是给朕的?”

胤祉:“是啊!还有啊,我在京城办纺织厂,优先招募军属,这简直就是‘一人当兵、全家收益’!您说从今往后,还有谁不愿从军、不愿保家卫国?”

胤祉说得慷慨激昂,康熙用一句话让他闭嘴了。

康熙:“给朕,不用钱?”

胤祉:“。”

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