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来,加入我们吧(第2/2页)

赵士程眨了眨眼睛:“钱?为什么要花你的钱?”

张伯奋小声解释道:“王里正让用去年的价买,自然地给钱啊!”

赵士程摇头:“不用,你可以让他们贷款给你——就是印子钱,别怕,不收你利钱,然后等你把蜡块卖了赚钱之后,还回去,不用担风险,还能赚得更多。”

张伯奋心中一喜,顿时放下小报,搓了搓手:“这,这怎么好意思。”

赵士程老成地摇头:“你要不要嘛,要我就去说,一点小事,我愿意帮王大哥。”

张伯奋只纠结了大约十个数,就低声问道:“那,小公子,你知不知道,这印子钱,能放给我多少啊?”

赵士程轻轻一笑,用孩子最纯真的语气道:“大概五千贯吧。”

没说个十万八万,是怕把面前的小鱼给吓跑了。

张伯奋脸时涨红了脸,哆嗦着打开那张报纸,寻找着这涨价空间里,能给赚多少钱——他的瞳孔几乎都缩成了铜钱状。

赵士程无趣地坐到一边,托起了下巴。

还是老狐狸们有趣些,这些年轻人,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和他们待久了,怕是不但不会长进,还要倒退呢。

赵士程一行人回到密州时,已是八月底了,这正是蜡农们如今一年最繁忙的季节。

沿途,就能看到大片蜡林。

一大早,趁着日头不大,男人们要将裹满蜡花的树枝砍下,放在树下,这是个体力活,如今的蜡树在经过几年积累经验后,都修剪成低矮粗壮的形态,细枝非常多,这种机械劳动十分废人,砍一会儿便累得不行,汗如雨下。

妇人小孩们则上阵将树下的蜡枝剪起,扒拉下蜡花进背笼,再把砍下的细枝捆好,这些都是上好的柴火。

赵仲湜对张家父子解释道,如今密州的蜡树面积已经扩大的非常厉害,几乎家家户户有贫瘠闲田的,都种上了,这是硬货,不怕放坏,有时没有小平钱时,拿个蜡块也能同别人换来柴米油盐。

而收蜡的商户也不再是他们赵家一家,许多京城、杭州的商户都千里迢迢来密州买蜡,不仅卖蜡,还会收购蜡虫的虫种,准备在南方和内地推广。

张叔夜笑着奉承说赵观察真是体察民情。

赵老爹则直言要不是自己也在收蜡,还真不知这些事。

当然,密州本地的贩腊商户们也悄悄组织起了蜡行,准备稳定价格,避免哄抬,当然,这些事,都没有对外宣传,只是让圈里人知晓这件事,他就不必说出来了。

入城之后,张叔夜道谢后,与赵士程一家分别。

而张伯奋背着自己老爹,拿着赵士程临时用王洋的名义写的一封信,露出了自得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