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欣欣向荣(第2/2页)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北方雨水不足,黄河今年很消停,没打滚也没翻身,安安静静地北流而去。

赵士程一边感慨着治国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一边继续混日子,最近他物色了不少有才有德的官员,没事给他们开开讲座,要求他们多多了解新事物,别整天想着劝农劝桑,农桑还用得着劝么,只要有地,他们就是自带干粮也要去做。

大宋能求的土地已经不多了,工业才是将来重点,你们都给我记住了。

至少在表现上,这些官员都是赞同他看法的。

……

九月时,金朝遣使来宋,带着完颜阿骨打的国书,要与大宋商量结盟之事,说是想要继续先前联宋灭辽的约定,被大宋群臣打太极敷衍过去了。

金人最近一年已经拿下辽国大片土地,无数辽国权贵投奔,但就是辽东那枚钉子死死钉住了金人七寸,让他们不敢随意释放自己。

因为一旦他们太多主力离开黄龙府,就可能被辽东抄了自己的老家。

不拿下辽东,他们就不能大兵远征,去打千里之外的辽国皇帝。

而他们最近已经发现,辽东的很多支持都来自大宋,他们希望大宋停止和辽国的贸易。

这事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朝廷上下还是拒绝了。

大辽余威尤在,满朝文武已经见识宋军的无能——倒不是说武官全是废物,实在是兵丁不堪,常常出现军官死战,士卒一哄而散的尴尬局面。

要重新建立一支精兵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宋朝群臣对灭辽这事已经毫无兴趣,也不想再折腾,赵士程自然便顺水推舟了。

当然,金人也没有白来,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琉璃珊瑚等物做为赏赐,这些东西对于刚刚富起来,颇有暴发户气质的金朝上下很有吸引力,他们还给太子殿下带了几枚上品东珠,换得了一些珍贵的药物能洗羊毛的纯碱。

等送走了金人使者,赵士程不由得又去了自己的军工厂转了转。

如今他的工厂每天能生产二十支火枪,一门大炮,当然,合格率有些伤人,不过现在要解决的有无的问题,其它的再说吧。

火枪已经从先前火门枪进化了一番,从需要主动点火的火门,变成一根绳子点火,绳子连接着一个S形的铁件,上边装着弹簧,用力扯绳,顶针撞上燧石,就能射击。

这种设计是枪械史上的革命,他让射击手可以更准确地瞄准敌人,速度得到提升。

废了匠人们不少功夫,这才做出了合格的器件,火绳枪的出现,让赵士程有了不少安全感。

离他组建一支热武器部队的日子不远了,大约过完年,就可以看到。

未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