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又是一年(第2/2页)

但很遗憾的是,神霄院早就不是当初会随意招人地方了,来这里,不但要精通数术,还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很多学了一期试读,跟不上进度的,会被无情地清退出去,只留下最优秀的学生。

如今最火热的,当然还是研究镗床。

无论是火枪、火炮、还是蒸汽机,都少不得要钻削出合格的内孔。

如果不够圆,如果外壁不够均匀,就会出现各种炸膛的事故,他们都是需要同样的技术。

但如今都是手工制作,十二分地考验技术,学子们如今正在想尽办法改良这简易的结构,让他更稳定和准确,钢铁坊的学生和老师们则会总结不同矿物纯度、煤炭的品种、高炉的火候

,从而保证钢铁的供应。

赵士程再忙,也会每过一月就来视察进度,这东西关系到将来大宋的将来。

最近的进度依然在镗刀的品种上,赵士程其实是有想过有氧化硼来加固刀具,但最后还是没做,一是难度太高,二是他以前提供的技术都是最基础的,这种材料的科技树他可不敢随便点。

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前,是在机械方面登峰造极过很长时间的,在那段岁月里,积累过大量的材料、力学、等经验,才能顺利进入工业时代。

那是工业的基础,如果不经历这段时间的沉淀,只用他所知不多的技术强行拔到一个不该有的高度,那么,反而会抑制发展——因为这样会失去驱动技术更新的利益。

在他努力那么些年后,金国的危害已经减小到一个大宋目前可以控制的地步。

虽然少不了征战,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他固然不能放松对金军的关注,但国内的情况,也需要提前做准备。

……

回到宫中,赵士程翻开了属下为他整理好的账目,这账目之中,详细地记载了如今大宋的工业发展情况。

如今发展得最好的,居然是蜀中。

但也可以理解,那里有封闭却足够庞大的市场,外地的货物进蜀道,成本都会高得吓人,而蜀地庞大的人口,在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借助夷人廉价的劳力,将货物成本压到很低的程度,以至于顺长江送至两湖时,价格可以把杭州的货物压在地上摩擦。

蜀中想要做轮船的原因也在此,比起摇撸拉纤和借风势的普通货船,有着巨大推力大轮船更容易穿过激流凶险的长江三峡,也更容易避开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的滟滪堆,将货物送出蜀地。

其次便是密州与杭州,前者靠着辽东、辽国、高丽和河北地供养,因为辽国的崩溃,这里失去了几乎一半的市场,有点后力不继。杭州地区的工坊则靠着与东瀛、福建两广以及海外的商船供养。

最差的就是太原城,毕竟西北实在不是什么富裕地方,这里更多的是接军方的单子,供应着秦凤、泾原路的铁甲、朔州的火器。

甚至其它城市中,也已经崛起了大量的小型工坊,他们大多是当地大户,与官府有着紧密的合作,能控制当地的原料供应。

因为女工更便宜,许多工坊都在大量使用女工,引起了很多家庭纠纷,有不少大儒认为这是“阴阳颠倒”、“伤风败俗”。

但这时候就已经显出资本的威力了,朝廷里甚至连谏官都没有提出禁用女工之类话,也不知这背后的利益相关者们,在其中出了多少力。

倒是他这皇帝下令的“十二岁以下不得入工坊为匠”的命令,被许多人诟病,上书求他更改。

赵士程将手中的文书丢在一边,觉得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