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南北的改变(第2/2页)

他们回想着,按理来说,收回燕云,不应是对外用兵吗?

不应该加税,不应该征兵,不应该在朝堂上讨论个几天几夜,贬掉一大波反对的言官么?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就是调拨了几拔兵马,和辽国签订了几次协议,就好像生活过日子一样,燕京府就回来了?

这样的大事,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们完全没有一点参与感啊!

好遗憾!

“唉,爹,你真一点话都没说上么?”十四岁的少年在大热天里穿着半袖,光着脚丫,啃着西瓜,追问着自己的老父亲。

“当然,都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你还问!”三十多岁的青年官吏十分不悦,挥袖欲走,“有这闲工夫,看书去。”

“可您是讲义司的人啊,是跟在官家面前的近臣啊!”少年放下西瓜,扯着老爹的衣袖,“这样的大事,你都没献上言半语,还怎么名留青史……”

虞祺头上青筋直冒:“你懂什么,官家何等天人,区区数州之地,当然是挥手即得,你平时不是自诩聪明么,又能看出多少痕迹来?”

虞允文哼了一声:“我还小,且平日忙于学业,等我考了进士,必然能成一代名臣……爹你别走啊,再给我讲讲,给我讲讲这次燕京大捷嘛。”

虞祺冷漠道:“自己看报纸去。”

“不要,报纸上都是些什么,”虞允文嫌弃地道,“什么官家挥手一招,请来流星灭敌、什么天神下凡,阎王生死薄上划下敌国皇帝姓名……我看这个还不如去看《搜神纪》,爹啊,给我讲讲嘛。”

虞祺被儿子一撒娇,加上又是沐休日,便轻咳一声,把这次燕京府的前因后果,都讲给了孩儿听。

少年听得眼睛闪亮:“那,爹爹,官家好厉害啊,可是他怎么从来不听大臣谏言呢,不都是要善于纳谏才是明君么?”

“咱们的官家,不一样。”虞祺小声道,“将来入朝,你也得谨言慎行,官家不是凡人,做事劝谏,一定要三思而行。”

“好吧……”

吃完瓜,虞允文洗手换衣上了马车,去神霄院上课,他本来是准备考国子监的,但他爹却觉得将来神霄院才会是陛下看重的出生,加上这里也会教导诗书,便让他在这里求学。

走了一半,便看到一个烟尘滚滚的工地,这会是神霄院扩建的新院,将会用来修书。

话说最近大儒们都在讨论修书的事情,父亲似乎也想挤进去占一个名额,不过竞争太激烈了,虞允文不看好他爹能入围。

到校门时,又看到长长的报名队伍,神霄院每月都有统考,考过了就可以入学,如今已经成为科举外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了。

陛下还准备设立一个,普通科举为“文科”“理科”,将来为官也会提拔两科之人。

等我再长成些,文理两科都要考上状元。

小小少年看着长长的人群,骄傲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