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我的愿望

需不需要设立州县?

这句话印入冼辰良耳中时,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下一秒,他立即叩拜道:“自然需要,若能设立州县,推行王化,当是此地生民大幸!”

这话他说得是真情实意的。

不要以为这个年代在海外开拓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最麻烦的事情,便是召纳移民,前去海外,可故土难离,又几个人愿意远去异国?

可如果那里也是大宋治下,便完全不同了,别的不说,移民的难度瞬间会小上十倍,只要在那里还是大宋子民,便有的是人愿意前去。

因为在那里,会有大宋兜底,设立州县怎么着也得有兵马、有官吏吧?

怎么着也得允许当地人科举吧?

要是被三齐佛、锡兰人攻打了,朝廷需要派海船维护吧?

自古以来,在朝廷看来,凡是离开国土的,都是弃民、匪类,在海外的汉民,只能努力融入当地的朝廷,放弃汉民之籍,入夷籍中。所以,如果不是有陛下支持,冼家与广州诸多的大族,是绝不可能花费如此多心力,去开拓海外的。

赵士程微笑道:“既如此,那便再等些时候,有些事,须得花费些时日。”

冼辰良十分激动,表示等得等得,三年十年都等得。

他甚至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地搓了搓手,如果那岛上的土地都被编入户籍,那自家家族能趁这个机会占下多大土地?

要知道广东路多山少地,能占的大家都占得差不多,剩下的小块土地开垦起来十分困难,得去做梯田,而那大岛上的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能占的都是好地……

赵士程与他谈妥,看他摩拳擦掌地出去,轻笑了一声。

自古以来,中央朝廷都不承认海外汉人的身份,也十分戒备民户出海——这样,他们会损失大量的税收。

也因此,有人说中国不是海洋民族——得了吧,在大宋年间,大宋船队吨位技术可以吊打沿途所有国家,大宋朝廷对海贸也十分依赖,如果不是明清年间闭关锁国,汉人在南洋就是开垦的绝对主力。

他想要支持海贸,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地位”,承认这些出国的人也是大宋人,保护他们在海外的权力,让他们积蓄足够的力量。

只要他把如今国家的局面保持下去,过不了二十年,便会有一波人口暴涨,带来土地兼并和王朝周期率——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是会超过土地增长速度的。

他没有兴趣用战乱来控制人口,当然就要想着新的出路。

而汉人的移民无疑就是往蒙古去走西口、往东北去闯关东、下南洋。

他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人口上涨期间及时疏导、引流,工业人口一时半会是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工业和农业在初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足够的土地扩张,贫民是消化不了太过巨大的工业产值,而一旦人工太过廉价到低于机器,反而会影响工业的发展。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很多棋子在十年前就已经落下,到现在能尽情收割罢了。

虽然南洋这盘棋可能要布局上十多年,但没关系,他不缺时间,更不缺耐心。

只要在南洋有了州治,有了驻军,他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宗室分封下去。

若他在没有任何根基的情况下,直接把他们放到南洋去,那就不是分封了,那是借刀杀人。

也只有在周围有宗室的情况下,驻军的耗费才能持续,否则这样的驻军花钱太多,很容易被朝臣反对而停掉。

他做事,一向是很周全。

啊,对了,五哥那么可怜,今天见他,他也没怪我的意思,反而说理解我,佩服我治理江山的能力,说我是天命所归。

这样的好哥哥,我就不派他出去了。

回头看看他家的崽儿们哪个更有才华,好好培养培养。

……

冼辰良出了宫廷时,感觉背后的衣衫已经湿透了,他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官家每次召见他都十分平和,从不动怒,甚至连重一点的话都不会说,可只要站在陛下身边,他就已经感觉到对方他几乎把他碾碎的压力。

那是一种对方能完全洞悉他所行所想,一切应对都在他所料之中的气度,冼辰良自问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在官家面前,却完全被压得难以喘息。

真是太难了,阿弟以后要是在官家心下做事,还得多练练胆量才是。

他回到自家在京城的住处,让人打水,准备洗漱一番。

他家虽在南方也是大户,但还是舍不得在京城中买房,只在泽园附近买了一个两进的小院,就这么个院子,就花了近九千贯,这京城的房价,在他眼中,那真是比海船还夸张。

但婢女前来回话,说是街头的水管断了,还在维修,要再过一个时辰才会送水。

“水管?”冼辰良有些好奇,他每次来京城都十分匆忙,只知道这些地方经常有新玩意,但却没见过,如今正好有闲暇,便随便洗了个脸,穿上半袖,让婢女带他去城中转转。

泽园的土路上铺着一层石子,夏天走上边,热气蒸腾。

洗家主的走在路上,周围是大大小小的铺子,从新出的玻璃器具,各种织品,米面粮油,还有食肆,十分热闹,但这些都太平常,引不起他的注意。

他注意的是街头的水管,那是大件陶瓷做的,埋在地下,其上有两个木阀口,能控制水大水小,有专人看着,街坊里有人提桶排队领水。

“这附近的街道,都有这些水管么?”冼辰良好奇地问。

“那倒没有,城中很多街坊有水井,可以随意取水,只是咱们这泽园周围井水不多,要是去井口打水,来回要走上一个时辰,所以官家便开恩,便修了这个水管,”婢女脆声答道,“这水每天只能打两桶,超过得要花钱买。”

但一户人家一天用两桶水就已经差不多了。

“那可真是德政,可冬天怎么办?”洗家主问道,“这水管要结冰吧?”

“每年腊月和一月不送水的,说是会把管子撑坏,”婢女想了一下才答道,“那时好像要用水车送水,就得花钱买水了。”

“原来如此。”

冼家主继续逛着这座城市,这里的街道很是整洁,而且每条街道上都有茅厕,婢女说每日的污水都是倒于此地。

原因是如今大宋的火药硝石,来源的大头就是硝田,是以朝廷便在各街都建了茅厕,且还附加了许多要求,民户若是随意乱倒污物,那是要被重罚的。

还有,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都是靠右行走,这也是规矩,尤其是马车,无论是哪家的都不许居中行驶,平民富户违反了罚款,官吏家的被人发现了则很可能会被谏台参上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