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以后的打算(第2/2页)

如今他排行在前的任务,是做把大宋从靖康的耻辱、从南宋偏安的泥潭里拖出来,还要提前避免的蒙古的大坑……不要觉得蒙古崛起是很晚以后的事情,铁木真好像是1160年出生的,统一蒙古也就是五十年后的事情,赵士程觉得自己看到他出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把这两件事解决了,才能开始说别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默默地喝了一口茶水,神游天外。

说到制度,他是决定一步一步来的,直接到共产是不可能的,他连跳资本主义都不一定能做到。

因为做这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后,改天换地、重铸日月后才能做到。

而不是皇帝颁布几个法令,就算完成的。

不能指望农民,他们的本身的局限性就摆在那里,没有生产力作积累,没有一批觉醒的工人,就做不到改变的事情。

至于说无视人民的觉悟和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够的情况下,强行以阶级身份来管理国家,这样的事情,后世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好几个国度都在这方面探索过,但在交了学费后,他们大部分最终都把经济建设做为第一位。

或许,他将来可能会留下足够的坑,让后世在推翻自己建设的国度时更方便一些,也可能会留下足够多的书籍,培养一些会有新想法的后辈,播撒火种。

但不会是自己带头再去重建一次,那样的就等于打断自家正在萌芽的工业革命,让位给其它国度——产业这东西,它不是死的,它有着最强大的嗅觉,会自己逃跑,寻觅更安全廉价的地方。

权利和义务是需要一个阶级用自己生命和鲜血去换取的,他可以暂时给土地,给保障,但这种权利是不稳定的,一旦他有什么意外,那些不符合时代认知的政令,都会被推翻收回。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他不是神,不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后世会有无数人杰,摸索出新的路途。

他需要做的,是留下思想,其它的,交给后辈吧。

“就应该像神宗时,立五位丞相,平时听从各位贤士的谏言……”那些士子还在夸夸其谈。

他懒得听了,咳嗽了几声,招呼护卫,起身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