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很合理(第2/2页)

再然后是希望在南海路建设一座神霄院的分院,给南海路的本地人一个求知的机会,让他们加入我们的思想,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人。

还有南海路的科举名额,也应该酌情给上那么几个……

洋洋洒洒一大篇,看起来少说有两万字。

赵士程很认真地看完了这些提议,提笔在原文上修改了一些内容,比如要求将南越国的优秀匠人充入军中、恢复当年中原人在南越国的着装之类。

南越国将来会是影响东南之地重要的筹码,温带的服装和发型本来就不适合那里。

赵士程也不觉得剪头发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等到工业时代来临,人们会主动抛弃难以打理的长发,改成最节约时间的衣着头发。

这种事情当然是他这个皇帝带头最有效果,不过现在剪头发是不孝的事情,赵士程觉得这事可以在老赵龙殡归天后再试试——啊,打住,现在想这事不太合适。

赵士程修改完上边的一些提议后,提笔又给小胡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只要不是伤天害理,那一些民俗观念对平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是他们微小尊严的表现,只是潜移默化,不要强行去动。

他南海路的治理,会得到大力支持,缺钱缺人不用再让我弟转答,直接告诉我就好……

写好之后,他看着把胡铨的提议改得乱七八糟的信纸,发现上边有些字已经被他无意中覆盖了,有些被粘连在一起,已经看不清原来的字。

这……

赵士程有些犯难了,内容太多,他已经忘了原本的地方写得是什么。

但,问题不大,他提笔在信里加了一句“重写一份递上来”,然后把改了稿子放在给对方的信纸之后,让人一起寄走。

嗯,反正这事也不急,让胡铨多积累一些经验也好。

处理完此事,赵士程又翻看了下一本。

这次是在西北的张克戬送来的消息,耶律大石不知从哪里知道消息,听说越过天山之后,有堪比漠南的大片河中草原,准备收拾剩下的辽国势力,前去河中生活,他希望得到大宋的支持,给他一张通关文书。

看到这消息,赵士程微微挑眉。

耶律大石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中原已经离开西域太久,耶律大石还想要重建故国,他知晓不可能让大宋让出辽国之地,没有乞求大宋赐海外之地,而是准备自己打出一片江山?

这,当然要支持!

他甚至可以和耶律大石签订一个以夷播海(巴尔喀什湖)为界,西边归你,东边归我的合约——另外一边是中原王朝从来没有治理过的地方,民族众多,信仰复杂,统治难度太大,耶律大石过去,正好可以免费把汉文化的影响力延续到中亚。

至于西域之地,也可以提前准备了——中原王朝要重新收复旧日疆土,很合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