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3页)

唐棠娘的男人带着兄弟们杀回南陵岛,屠了地主一家,给棠娘报了仇还把地主家的粮仓打开,随便穷人们去搬。

那会儿还是解放前,果军几次组织军队上白鹭岛剿匪,但因为老百姓心向着棠娘他们,屡屡向白鹭岛示警,果军数次扑空,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出于回报,只要是老百姓愿意去白鹭岛投靠他们的,他们全都收容。

后来果军和攻军打仗的时候,棠娘的男人不但把自己的船全都借给攻军并且还亲自助战……

再后来棠娘的男人与果军交战而死,棠娘就成了大当家的。

建国初期,新政府上白鹭岛招安,棠娘不服。她害怕这个政府还会像以前那个政府一样,会吃人。所以只要政府一派人去招安,她就赶人走……

又因为南陵岛的新政府基层知道棠娘她们不是坏人,当然不会用很极端的法子来招安。一来二去了,就耗了好些年。

过了好五六年,棠娘观察了新政府很长一段时间,她知道这个政府是偏着穷人的,这才同意接受了招安,带着岛上的海盗们受编成为南陵岛第十二生产队。

在顶盛时期时,岛上的海盗足有七八百人!

棠娘接受招安以后,大多数人见时局稳定便纷纷向棠娘告别,回了家乡。

现在岛上的一百多个人里,除去全家都在的,剩下几乎全都是无家可归之人。这些人追随棠娘近三十年,大字不识、匪气很重,但他们其实都是善良的穷苦人。只不过懒散了多年,精气神可能没有南陵岛上的人那么好。

说着,徐拥军又解释道:“正义堂是清朝末年一个举人为了避战乱,来到岛上修建的。但是海盗们习惯住在溶洞里。因为这个大溶洞是两头通的,要是有官兵来围剿,这里的地势易守难攻,还方便跑路……解放以后他们也住惯了溶洞,再加上懒惰,就不愿意再修房子了。”

然后他又介绍了一下自己,“我是南昌人,来这儿插队的第一个知青,当时来的时候我水土不服,在知青站里发高烧躺了三四天,是棠娘把我扛回来的……”

说着,徐拥军有些赫然,“当时本想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带领他们识字、搞好农耕的,没想到……诶,反而是我被他们给同化了。”

栀栀笑眯眯地点点头。

李晴玉小小声问道:“徐同志,那大当家的今年多大了啊?”

徐拥军说道:“她四十多了吧!据说她十三岁成了孤儿,十五岁当上压寨夫人……十九岁就当上了大当家。这岛上的人都挺爱戴她的,她这人啊刀子嘴豆腐心,很护短的。”

说话之间,溶洞里突然有女人凄厉地尖叫了一声——

“救命!”

众人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