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2页)

现在听说这支军队要开拔,不知何时能归,一部分百姓舍不得已经开垦的农田,留在了博泉,还有一部分——尤其是已经在营中有了夫君的妇人——就坚持着要跟过来了。

“行军途中多有艰难险阻,”这位小陆将军硬着头皮说,“你们要是担心饷金问题,待回来时……”

“待回来时,我孩子也生了,他也不见了。”小妇人又瞥了她一眼,然后突然软软地坐在地上,捂着眼睛就抽泣上了,“听闻将军素有仁爱之名,为何要为难我等草芥啊……”

……不是她想为难这些妇人,也不是她图什么虚名,甚至可以说,在青州界内,让这些百姓跟着其实问题也不大。

重点是,她营中某些单身狗久旱逢甘露,好不容易踅摸到个老婆之后,行军这件事的难度就徒然加大了!

有多大呢?

“将军!小人脚崴了!啊好疼!好疼啊!”这是出门前十里。

“将军,将军!小人摔了,小人磕到头了!小人什么都看不清了!将军且先行,小人在路边歇一歇……”这是出门前二十里。

“将军!将军小人的幼弟是不是掉队了!将军!小人想去寻他!他年纪尚轻,不辨方向,若寻不见小人!将军!呜呜呜呜呜……”

这支队伍虽然还在前行,诸如此类的声音却在此起彼伏。这群士兵磨磨唧唧的目的只有一个:怕行军速度太快,后面的百姓跟不上,尤其是坐在独轮车上的媳妇,这要是没跟上,这仗就要白打了!

……好烦啊,她总觉得旧军队那些鞭打士兵,甚至割耳朵之类的惩罚方式过于残暴,对待士兵应当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且在她招纳了这批冀州兵之后,觉得营中日常也倒还好。

但她没想到出门就这么让她烦躁!从博泉向南到平原城这段路通行无阻,天气也晴好,原本大半天时间怎么都该到了,结果天不亮启程,日落时才到,于是扎好营寨时,天都已经黑了,耽误了她许多事。她要是拔出剑来吓唬人,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多了,这些士兵难免就要变成滚刀肉,她又狠不下心真为这事戳谁一个窟窿。

待她回家吃饭,指天骂地了半天,在一旁抱着陶杯喝水的董白突然小声开口了。

“阿兄莫气,我尝闻大父言,于凉州行军时,士卒懈怠,大父于日暮处烹肉,先队至者可食,屡试不爽,阿兄亦可试为之?”

……………………?

“先至者?”

董白轻轻摇头,嘴角翘起一个酒窝。

“先队至者。”

要整队先至,才有肉吃,因此督促士兵速行就不再是她的职责了。一字之差,董卓用心精妙之处便显现了出来。

“你真棒!”她诚心诚意地夸了一句,然后觉得不太对劲。

但她又没办法说“你大父真棒”……

董白眨了眨眼,“以前大父与我讲过许多军中趣事,可惜不能与阿兄同行,只能待阿兄归来时再讲与阿兄听。”

……其实带着姐姐妹妹们走,也不是那么不能考虑。尤其是在她发现这个行军时,都难以避免的要带上一大群百姓之后。

顺带一提,刘备比她早走了两日,但她不久就追上了,因为刘备不到两千的军队,带了三四千的流民在走,那个场面就,就特别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