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2页)

排兵布阵这事儿有点麻烦。

而且人越多,越麻烦。这一点她是理解的。

所以她十分耐心,自清晨等到了晌午,才等到乌压压的一群人从河西岸而来。

但这群人看起来很不正经,至少不是正经过来打仗的。他们一身黑袍,上绣各种云雷纹样,手上拿的也不是武器,而是黑压压的幡。

她忽然有了很不好的既视感,就像她熟悉的那个世界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某武侠小说里的某门派出场一般,这群五雷道信徒在河边排开之后,开始高声吟诵起来!

“葛山有水!金石从之!”

“首阳巖巖,雷以动之!”

“嗟嗟神兵!有秩斯祜!”

“挞彼列缺,奋伐徐杨!”

这样的架势她都没亲眼见过,身后的弓兵们自然更没见过,立刻开始疯狂窃窃私语。

“他们是来打仗的吗?”

“……听说他们有神通啊!”

“什么神通?”

“就是我们将军曾经……”

“嘘!”

“那我们能行吗?同五雷贤师作对,会不会挨雷劈啊?!”

午后的一阵风吹过,她抬头望天,忽然发现天空中飘来一朵乌云。

对面显然也发现了!于是这群人喊得更兴奋了!在一大群黑袍信徒中间,摇摇晃晃地出来一辆轺车,上面坐着一个十分威严的男人,四十岁出头,身材十分高大,八尺有余,眉眼中满是煞气,即使坐在那里都能让人感受到压迫感。

他穿着宽大而精美的袍服,似乎是蜀锦制成,即使天色阴暗下来,上面的金银丝线仍然闪烁着流丽的华彩。

但她在意的是另一点,那个男人身旁还带了一柄剑刃十分宽大的剑。

比她的列缺剑更长,更宽,因此必定更沉重。

……她虽然不认识这个人,但她想,这人应当也是一名剑士。

“将军,”身旁的军校小声问,“要不要想点什么办法提振士气,让这些士兵们莫为妖人所惑?”

当然应该,但是她要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提振士气?

“将军!将军!”

一名士兵激动地跑了过来,“笮国相领了许多人来了!”

“……你说谁?”她瞳孔地震。

“笮融国相吗!太好了!”军校激动地说,“将军岂能输了士气!”

太史慈是这一天自曲阿返回广陵的。

刘繇虽挽留了他,但他岂能看不出刘繇待他不过客气?这并未令太史慈感到失落,反而周身一阵轻松。他留下金饼与书信后便悄悄离去,丝毫没有半分留恋。

自他过江之后,便在江边的渔民处听闻陆将军与五雷道之间似乎为一农女起了些争执。

渔民所关心的除了自家会不会被波及到之外,便是那名农女该是如何殊色惊人,才会引起这般倾城之祸。但太史慈却觉得,以他家贤弟的心性,未必是见色起意,多半只是如古人行事,施以援手罢了。

但无论怎样,他都要尽快赶去贤弟营中,助他一臂之力,杀退那些贼人!

太史慈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马不停蹄赶到河边的。

然后那一幅景象,他这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河对岸是一群黑袍黑幡的五雷道信徒,跪在地上不停叩首,欲降天雷,劈死河东这群“贼人”;

河岸的这一边是一群红袍红幡的浮屠教信徒,也跪在地上不停叩首,高呼灭世佛降世,要满天神佛以神通诛灭河西那群“邪祟”;

乌云密布,旗幡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河岸边上站着两个人。

河西是一身玄袍的五雷贤师,天下第一剑客,“列缺剑”,神情傲然,双目如电,在千万信徒的高声称颂中屹立在前,如同一尊坚不可摧的石像;

河东是一身戎装的陆悬鱼,广陵太守,“灭世佛”,神情淡漠,双眼无神,在无数红袍浮屠教信徒的高声称颂中,在一群浮屠教吹吹打打的乐声中,也站在那里好似一尊雕像;

但太史慈总觉得,他家贤弟不是自愿变成雕像的。

——似乎只是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