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2页)

“没事,”这短暂的对话似乎让他很是困倦,因此他缓缓闭上了眼睛,“悬鱼喜欢如何,便如何。”

……那行。

她拔出一柄短刃,贴上这位“美须髯”的名将下巴,开始仔细干活。

距离上次剃光胡须一别数年,轻飘飘就剔掉了一兜子的胡子,露出了一张尽管瘦得有些脱相,五官却仍然十分古典美丽的脸。

陆悬鱼左右看看,感觉自己这活干得很不错之后,将胡子和短刀都放在了一旁,然后左右看看,仔细听一听。

这位挚友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了。

她坐在旁边待了一会儿,掏出了一只小陶瓶。

天底下是没有鬼,也没有神的,因此她不会向谁祈祷,要冥冥中的主宰归还她的挚友。

春风袭来,一树繁花飘飘洒洒,落在青年的肩头,落在青年的手上,再飘落到新坟上。

这位青年原本身型就不甚健硕,此时经历了这样一场挚友离别的悲恸,身型便更见消瘦,令荀彧十分担心,走上前一步。

“志才已亡,你当善加保养,珍重自爱才是。”

这位青年谋士默默地点了一点头。

“我岂不知……”他说道,“只是天意如此,人力又如何能强求?”

这天底下本来就有许多不能强求之事,他们都十分清楚。

听到郭嘉的感慨,荀彧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尽管他不相信天下有什么人是真有神通的,但陆廉仍然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来转移郭嘉的注意力。

于是祭拜过戏志才后,两人乘车回城时,便闲聊起了青州的战事。

对于这样的战局,郭嘉是有些腹诽的。

“此二人视征战如儿戏,”他简短地评价一句后,叹了一口气,“吕布与臧霸亦然,竟令刘备当真坐稳北海,又领青州!”

这一场青州之战并不是儿戏,相反双方都有分寸。

但正因为太有分寸了,因此才令郭嘉产生了一种儿戏的感觉。

袁谭不擅谋略,他要攻城掠地,便是攻城掠地,不会离间孔融与刘备的关系,不会探听陆廉的虚实,不会用金帛贿赂北海的官吏将领。

陆廉就更是个黄口小儿的路数,说来守城,守便守了,打退袁谭,见好就收,放北海兵回去收麦,甚至据说也不忙着回去叙功,还留在千乘治起疫来!

战争这东西,很有点像西域传来的“浮屠塔”,但构筑它的不是砖石与木料,而是无数“偶然”,这期间有尔虞我诈,有勾心斗角,有背叛,也有结交,有敲诈,也有威胁,有人进一步,就有人退一步,有漫长而绝望的等待,有强弩之末不穿鲁缟的挣扎。

这样的较量,才是战争!

袁谭和陆廉的较量,连武夫间的好勇斗狠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说是两小儿互相打了一架!然后互相看一看身后的父辈,便乖觉收手!

荀彧看了他一眼,又将无奈的目光收了回来。

“纵使他二人当真在青州征战不休,主公也不会插手的。”

“……为何?”

若是刘备不得不北援陆廉,主公便可从容东进徐州,合力将刘备驱逐出去,岂不是一桩美事?

但荀彧清正的目光令郭嘉顿时领悟了。

“文若兄必是想着天子东归之事。”

“不错,”荀彧微笑道,“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天下事,岂有大过此事者?”

郭嘉点头表示赞同,但心中总觉得有什么事很不稳当。

即使是荀彧这样堂堂正正的阳谋,其中也有些疏漏……什么疏漏呢?

他忽然开口,“文若兄可曾听说,吕布将离徐州,而返雒阳?”

端坐在车中的荀彧忽然愣了一下。

“吕布?他便是回返雒阳,又有何能为?”

自徐州至雒阳这一条路十分麻烦,虽然直走只有几百里,但相当于从曹操的腹地穿过去,想要不受阻击就是说笑了。

若是绕行冀州,道路漫长还是其次,袁绍对吕布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啊!

“他纵有此心,也无此胆,纵有此胆,也无甚能为。”

冰清玉洁,居中持重的这位美男子最后下了一个结语,于是郭嘉也暂时中止了这个话题。

在他们心里,吕布到不了雒阳,就算是到了雒阳,此时被各路兵马环伺的天子也无法给予他什么支持,反而吕布要忙于应付韩暹、杨奉、董承之辈。

郭嘉心中想一想,觉得吕布的确干不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现下荀彧关注的才是正理,应当劝说主公早日奉天子讨不臣才是。

若是有了天子在手中,莫说刘备,就是雄踞河北的袁绍,难道不也要对朝廷低头?

对朝廷低头……不就是对主公低头吗?

车轮碾过土路,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暮春时节,风景正好,有少女出城游玩,见到这辆马车上坐着两位气度不凡的青年,尤其是那位三十出头的,正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立刻驻足而视,嘻嘻哈哈,指指点点。

荀彧对这样的指指点点是不理会的,而郭嘉的心思则不在这上。

他忽见一阵风起,将衣袖间的花瓣吹起,便伸手捉住,放到眼前,仔细地看。

那是墓前的落花啊,是他的挚友,委婉而克制地向他道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