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2/2页)

他们虽然不敢或是不愿冒着激怒刘勋的风险,径直跑来营中毛遂自荐,但他们用这种争奇斗艳的行为在暗戳戳告诉她——刘勋是个外地人,您要是想换掉他,咱们随时都能动手。

【刘勋的人缘真差。】她不怎么遗憾地说,【如果他有那么一点人望的话,他们原本可以更隐晦一点。】

【考虑到你的出身,说不定他们怕太隐晦了你看不懂……】

……咳。

烤猪是早上就开始烤起来的,现在表皮已经红亮极了,弹一下,猪皮酥脆,切一下,油脂立刻从里面溢出。

但这道菜主要吃的并不是猪肉,而是塞在里面的各种已经烤好的鸡肉、兔肉、雀肉,反正附近能买到什么就往里塞什么,看起来也颇阔气。

士兵们抬着这样一头猪进帐时,立刻就引来了一阵啧啧赞叹之声。

她站在帐外,维持着脸上的假笑,正准备和下一个向她走过来的,穿了一身大红底金丝云纹蜀锦的花白胡子寒暄时,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那并非一人一骑,而是至少十几骑人在向着这个方向而来。

她心中警觉,不待出声,徐庶已经匆匆走了过来,替她去迎那几名宾客。

当她刚刚走到营门口时,这群骑士之中为首那人已经验过令牌,匆匆走进了营中。

比起那些来往的信使,他这身戎装尤其惨烈,竟是一看即知从战场上下来的。

“……叔至?”

这位关羽麾下的武将面如死灰,刚想要讲话时,她脑中一个激灵,伸出一根手指,掩在嘴唇上,又指了指哨塔下那片火光照不到的阴影之处。

陈到立刻会意,跟了过去。

“刘景升的书信迟了,”他说,“下蔡已经被曹操所夺,淮河为曹军所阻断,主公讯息不得而知,关将军正欲北上击破曹军,援救主公!”

“……他不曾等主公攻破寿春?”

陈到缓缓地摇了摇头。

“真汉贼也。”

站在这里掐腰骂曹操是没有用的。

曹操的攻势果决狠辣,带着泰山压顶的气势,不留一丝仁慈与怜悯,她其实是知道的。

她深吸了一口气,“明日我便拔寨启程,与二将军同去,我派人送你去后面歇息。”

陈到一眼也没多看那灯火通明的帐篷,只肃然行了一礼,“辞玉将军多小心些。”

聪明人就是一眼就能看出她的想法。

“放心吧。”她简短地说道。

现在的皖城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景象。

当她走进去时,听到了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

宾客们在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他们赞美刘使君是三兴炎汉的希望,赞美陆将军能媲美古之圣贤,他们讲到心潮澎湃处,自己先红了眼圈,湿了眼眶,他们每一个人祖上都是汉臣,都食汉禄,他们愿意为大汉肝脑涂地。

听啊,他们那样慷慨激昂,不要说她信不信,他们自己也许都信了。

为什么不信呢?

这是乱世不假,但一百多年前不也这样乱过一次吗?天下人皆知王莽篡汉,而后炎汉再兴。

到了这一次,为什么不能三兴炎汉呢?

既然乱世里站出了刘备的人,既然刘备又能有关羽陆廉这样的名将辅佐,既然中原眼看着有一位姓刘的霸主冉冉而起,那么士族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的目光与忠诚再度献给大汉呢?

他们不需要背弃高尚的名声,不需要行那些鬼蜮伎俩,因为这个光明美丽,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选择对他们而言,同样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那些泪水就是为此而滑落的。

他们在那一刻不需要表演,不需要伪装,只要告诉他们自己,他们是汉室最忠诚的臣子就够了——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刘备不断取得胜利的前提下。

一部分胜利是关羽打下来的,一部分胜利是她打下来的,一部分胜利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这些胜利交织在一起,维持住了那个光辉得几乎能照亮天下的美名。

如果他们知道刘备兵败,他们又会是什么表情呢?

这就是曹操的想法。

他用他的兵马明确而冷酷地告诉她了。

而她必须要维持庐江士族的信心久一点,再久一点。

只要他们的信心动摇,但还没有彻底破碎之前,她和她的同袍,她的主公一起结束这场战争就好。

“将军,”一个亲兵悄悄走了过来,俯身递给了她一封信,“有信至。”

她握着酒爵,略有一点疑惑地看向他,“谁的信?”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郭奉孝。”

郭嘉的信言辞十分温和,前几句先是在同她叙旧——叙两人在鄄城曾经短暂相处过一段时间,他对她印象很深,认为她直爽可爱,很可以结为好友的旧——然后夸她护送流民的事已经传到了北方,哪怕是曹营,听说的人也无不赞叹,他家主公曾经好几次都甚为叹息,认为她不仅是名将,而且是一位德行如此出众的大贤,他当初没能与她再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太遗憾啦。

在这样那样刻意拉好感度之后,郭嘉才开始说起了战况的事,他的语气还是十分温和,但信上所写的东西可一点都不温和,甚至于让她遍体生寒——

他说袁绍已经出兵准备攻打青州了,她跑不回去,他也很遗憾,但考虑到她现在占据的庐江是一个水土这样丰美的大郡,他觉得她应该不会对丢掉青州感到太可惜的。如果她特别可惜,那么将来寿春和淮南打下来,她想要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啊,关键是,她这样既有贤名,麾下又有出色武将的人,为什么要屈居于他人之下,历尽艰辛去援救刘备呢?

……这样的良机,难道她要弃之不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