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第2/2页)

这些事总在她心里反复地计较,徐庶问起来时,她几乎是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了。

于是徐庶又愣了一会儿。

“将军是个心思缜密,思虑周全之人。”

……她不擅被人夸奖,有点尴尬。

“我并不担心战事,”她说,“只要我不断地取得胜利,我总能击破曹贼——所以,先生到底担心什么呢?”

徐庶的思路似乎仍然非常清晰,却抛出了一个很不相关的问题:

“子义与文远两位将军素日里喜欢什么,将军知道吗?”

……她想了一会儿。

“子义领兵时,并不逞一人之勇武,但他每每扎营后有空闲时,总喜欢拿着弓出门四处去打猎,”她说,“他很爱打猎的。”

“嗯,那文远将军呢?”

“除却照顾战马之外,他最爱的就是吃汤饼!”她立刻说道,“四处踅摸好面粉不说,还经常要厨子做了给我送来,但我不是很喜欢那东西,尤其他还喜欢往里面加醋……”

“那将军呢?”徐庶问道,“将军可有什么吃的玩的,能想了来让自己开心开心?”

她那短暂的,因为别人的乐趣而提升起来一点的兴致须臾间便消失了。

连她的脸上也只剩下一点空荡荡的笑容。

“我没有什么爱好,不管吃食也好,玩乐也好,”她说,“圣人不是说,‘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么?”

徐庶叹了一口气,“将军现下这幅模样,莫说见识过什么富贵极乐,便是路边的田舍翁,看着也比将军轻松些哪。”

“富贵,我在寿春城中见过,但我不觉得那就能令人快乐。”她说,“而路边的田舍翁,他们不比我轻松,这我是知道的。”

徐庶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了,用微微皱着的眉头,以及看一个重病患者的忧虑眼神看着她,看得她全身都不得劲了。

就在她悄悄将手伸向了草席,准备轻轻抠一下的时候,传令兵突然跑了进来。

“将军!有斥候回报,于禁领五千步兵,另有数百骑兵,自城中而出!正欲追击太史将军!”

她立刻站起了身,“先报至关将军处——还有,传令下去,明日拔寨启程,北上合围于禁!”

“是!”

一切事情似乎都按照计划发展。

她虽然剩下的兵力不多,并且也都疲惫且带着伤,但有她在,一定能击破于禁这支主力,而二爷可以趁机攻城,将淮安重新拿回来。

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徐庶也放下了茶碗,起身沉默地向她行了一礼,准备离开。

“……先生。”

“将军?”

“我知道先生是担心我,”她笑了笑,“但我并不曾因为什么事而忧心,我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这一仗打得有些久了,除却我们这些人外,这一路同行之人也就只有我兄陈元龙与二将军。”

除却他们之外,她自出广陵,遇到的每一处郡县,都不是他们的同路人,都需要他们花精力花心思恩威并施,才能勉强控制住——冷不丁还要遭个行刺——因此这种孤独的感觉倍加清晰。

她救济流民,又或者二将军严明军纪,不令士兵侵扰百姓,都并非为了沽名钓誉,博取美名才如此行事,但他们的行动似乎得不到多少有力的,充满善意的回馈,因而必须继续孤零零在天地间搏命。

这样的道路自然越走越累,渐渐地便会疲惫不堪。

但这些话说出来就有了诉苦的意味,因此她是不准备这样说的。

但徐庶似乎一瞬间便明白了她心中的想法。

那看起来忧虑不安的神情也在一瞬间烟消云散了。

“将军这样想吗?”他微笑道,“肯定是将军想差了。”

“……我怎么想差了?”

“若刘使君与将军的名声不显,我怎么会来到将军面前?”

这位文士的眼睛里仍然带着温和的微笑,声音却坚定得如同山峦般,一丝也不曾动摇。

“先生……”

“岂不闻‘德不孤,必有邻’?”

“我听倒是听过的,但……”她尴尬地说道,“先生是想讲点什么谶语吗?”

……比如说“你好人有好报”之类的吉利话?

“我不是方士,我也从来不讲谶语,”徐庶似乎被逗笑了,但他的神情仍然很严肃,“今日之言,将军很快便能亲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