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第2/2页)

曹操无法去迎天子,刘备也不成,似乎谁只要动一步,对面立刻就会扑上来。

但因为双方占据的不是营寨,而是坚城,于是又都无法主动发起进攻。

从冬天到春天,从春天到夏天,就这么守了半年,守到城中有些士兵偷偷摸摸地娶了媳妇,甚至因为前军来得更久,已经有几个人幸福地当上了父亲,被人羡慕极了。

但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刘备的痛苦之上的——他的士兵在这里屯着,什么也做不了,哪里也去不成。

北方袁绍的檄文一下,这种痛苦立刻升级成了煎熬。

他想到了各种方法去激曹操出城决战,包括但不限于让帐下的文人写信骂他卑鄙无耻,骂他父祖趋附宦官,骂他为人子不孝,老父亲避祸徐州,他竟也能领兵来屠;骂他为人父不慈,骑了儿子的马逃命,将儿子留在乱军之中。

但事实证明,曹操是一个堪为敌手的枭雄——他出兵时雷霆万钧,守城时则静水深流,反正简言之,曹操不想打,不出城,就是蹲着,爱骂就骂,反正南下的是袁绍,他是不急的。

……于是刘备抑郁了,编起了手工活解压。

“主公既欲急胜,何不与曹操决一血战呢?”

“我欲战,他欲守,”刘备叹了一口气,“如何打得起来?”

徐庶摸摸小胡子,“主公只知檄文,却不知天子曾降诏?”

刘备迷惑了一会儿,“我自然是知道的,却有何用?”

这位小胡子文士脸上露出了一个隐秘的微笑。

主公虽为汉室出身,却并非举孝廉茂才出仕,而是由公孙瓒举荐为部司马,一路领兵打仗出来的,因此天子降下的那几道诏书有什么样的作用,他也察觉不到。

“主公既欲诱曹操出战,何不悄悄派兵,袭取许昌?”

刘备有些迷惑地睁大眼睛,“我袭取许昌,自是为了将宛城与兖州拦腰截断。”

“不错。”

“但如此一来,荀彧自兖州出兵,曹操自宛城出兵,我岂不是要被两军夹击?”

徐庶又摸了摸胡子。

“主公,天子降诏了啊。”

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张飞赵云陆廉,这群武人一时半会都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

但对于曹操来说,“天子降诏”这四个字的魔力是超乎寻常的。

荀彧是他之子房,这不错,但他也曾是朝廷的守宫令。

与许多颍川出身的士人一样,荀彧对于匡扶汉室也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

因此在接到朝廷的征令之后,鄄城立刻传出消息,荀彧也病倒了。

就同为颍川出身的徐庶猜测来说……荀彧说不定是真的病倒了。

但这不重要。

“主公,若曹操使了这样的计谋,率军袭取鲁国,欲断徐州与青州之路,陆辞玉将军会如何?”

“不待我出兵,她必先领军击之。”刘备回答得极快。

徐庶嘴角一翘,“曹操对荀文若也有这样的信心吗?”

这位主公忽然“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在这间并不大的屋子里疯狂打转!

曹操若是对荀彧没有信心,他会怎么样?

不错,兖州尚有夏侯惇主持军政,但荀彧镇守鄄城,兖州的粮草都在他手中!

因此曹操一定不能等到刘备军已至许昌城下,再与荀彧合围!谁知到时候天子会不会再下一封诏书!哪怕荀彧不倒戈,一抹脖子也是个大麻烦!

只要能引曹操出城决战,先袁绍一步平定豫州,刘备雀跃地想,南方无忧矣!

“我听闻曹孟德帐下有一位谋士,郭嘉郭奉孝,工于心计,最擅远交近攻之谋。”

荀谌听了之后,轻轻笑了,“监军也想要一位郭奉孝吗?”

“主公征乌桓鲜卑南下,恐怕从此曹孟德便再难与咱们同心戮力了,”沮授叹了一口气,“如何能不向远处寻一寻盟友呢?”

沮授面前那位秀丽端凝的贵公子略微思考后,便放下了茶盏。

“蜀中刘璋素无志向,刘表心气已薄,刘勋色厉内荏,此辈无四方之志,皆小人也。”

他的声音停了一停,见沮授面露失望之色,又加了一句:

“唯有江东孙策,昔日曾为陆廉所败,这数载之内,他整顿江东,厉兵秣马,堪为刘备敌手。”

沮授眼睛忽然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