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第2/2页)

……没想到观望观望,就把鲜卑人观望来了,只能匆忙北上。

黎阳附近原本颇为安全,再走个数十里便进入冀州境内,但这一群人也未轻率行事,而是命令五百健仆人皆佩刀,族中的年轻儿郎们也作戎装打扮。

甚至其中有个小郎君未雨绸缪,连作狼烟用的干湿木柴都提前预备了!

他们果然遇到了鲜卑人!

“将车在外!人在内!”

“避箭!避箭!”

“有长杆没有!”

一轮箭雨袭来,那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趴在车下大喊,“将长杆拒敌!”

“我们岂能敌得过他们!”有人哭叫出声。

老头儿气势汹汹地从轺车上站起来,“我大汉——!”

一根箭飞了过来!

小青年“嗷!”地一声给老头儿揪下车了!

场面一时非常混乱。

有鲜卑人试探着向前,被车所阻,有人下马想要牵开车子,但车后又探出了长杆。

但这些鲜卑人总算还有并肩作战的能力,而那些健仆则在步步逼近时露了怯——很快有车子里传出了年轻女子的哭叫声!

“七娘!七娘!”被扑倒的老人来不及揪打自己的孙子,颤巍巍地指着辎车大喊起来,“快去救你阿姊啊!”

有年轻女子被揪着发髻,扯出了车,仆役中立刻有人冲上前想救援,却被一刀捅穿后踹开!

那松散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稍微一用力拉扯,顷刻便崩开了。

到处都有鲜血飞溅,到处都有惨叫与哭声,只有狼烟仍旧笔直向天,直至某一个警醒的鲜卑人忽然大嚷起来!

“是陆廉的骑兵!”那人用中原人听不懂的话高叫起来,“撤啊!撤啊!”

陆悬鱼就是在这种时候冲下来的。

鲜卑人其实并不多,看人数不超过五百,只是骑兵对步兵总有先天性的优势,何况这千余人还称不上步兵。

但这些被集结起来,并得到一定指挥的健仆仍然阻挡了那群鲜卑人杀戮的效率,而且尽力地影响了他们的信心。

鲜卑人打仗的效率不怎么高,但跑起来快极了。

当她领了百余骑兵,扛着旗帜冲过来时,那些胡儿已经跑了大半,剩下少数的也立刻被汉军冲上前,一刀一个。

那位八十余岁的老人衣服已经破了,脸上也全是灰,手持着鸠杖,仍然在企图冲破自己儿孙们组成的包围圈,怒发冲冠地在高喊要和胡人决一死战。

直到鲜卑人跑得不见踪影了,她这里也解决战斗了,他才终于消停下来。

算上仆从足有数千人的这一大家子总算可以跟她好好见礼了。

老人叫司马儁,是当过大官的;

壮年儿子叫司马防,也当过大官;

接下来是这一群小青年,各个都姓司马就没错了,很客气地出来跟她见礼时,挨个报上姓名,就跟报菜名似的,让人听着都感觉眼花缭乱。

但她还是在这群人里准确地寻找到了一个听着很耳熟的名字,正是那个刚刚指挥仆役们组织阵线,防守反击的小青年,二十岁出头,人长得也不难看,而且特别敏锐。

“在下司马懿,”小青年用非常灵活的脖子转动了一下脑袋,“将军莫非于何处听过在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