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第2/2页)

但将军在前,他们不敢说,只能跟着一起干。

“将军砍这许多柴有什么用?”

“寒冬腊月的,木柴没用吗?”

“有民夫樵采,不须将军亲至啊,”他说道,“营中一应事务完备,将军何忧?”

“你这么说,也不算错,”她停了柴刀,忽然叹了一口气,“你回头看看。”

她的身后是士兵,士兵身后又有许多身影。

有些高一点,有些矮一点,有些更矮点,走在这片山坡上跌跌撞撞,还要别人扶一把。

士兵们有力气,砍下的枝条是较粗壮的部分,剩下细枝扔在雪地里,那些人就赶紧去捡。

司马懿明白了。

“将军若是怜悯他们,为什么不要求他们留下,而不是跟随大军继续前进呢?”司马懿问道,“这些木柴总有烧尽之时,他们若是能搭建起木屋,安心守在家中过冬,岂不比吃这样的苦更好?”

“说得好,仲达,”她说道,“那他们为什么不留下呢?”

……司马懿眨眨眼。

“我听过一个故事。”陆悬鱼说。

“将军请讲?”

“说古时候有位皇帝,听说民间闹了饥荒,没有粮食吃,大臣们请他想办法赈灾,他很是不解。”

“……何事不解?”

“皇帝觉得,那般黔首若是吃不到粮米,何不吃肉糜呢?”

……司马懿又眨巴眨巴眼睛。

“此出何典?”他追问道,“是哪一位君主之事?”

“我哪记得,”她转过头去,重新挥起了砍刀,“指不定是谁家傻儿子。”

山下那一片影影绰绰的身影还在捡柴。

冬天是很难熬的,什么都难,吃饭难,行路难,白天雪水打湿了衣服,夜里连火都没有就更难,哪有那么多干柴是平白从天而降的呢?

他们捡得很专注,而且也很有成果,连小孩子都背了一小捆,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是喜悦的神采。

但那只是偶尔跟得紧,又频频抬头张望的一两个,更多的平民离司马懿很远,他站在山坡上,居高临下,看到的是他们低着头的身影,而不是他们的神情。

他惊奇于自己看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在此刻之前,都没有想起他们的存在。

就像淳于琼,像那些遍布在兖州的营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