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第2/2页)

肯定是来聊粮草的!她就知道!

“你看!”她顺嘴把话说出来了,“我就觉得我今天表现得不错!”

亲兵奉上热茶,又将帐帘放下。

帐篷里大半是她很信任的人,比如张辽太史慈诸葛亮,还有一个她不太信任的司马懿,也坐得很稳,不准备出去。

黄承彦明显已经打量过这座帐篷了,但落座时还是又礼节性地看了一圈。

“大将军得主君信任,立不世之功,何以寒素太过?”

她正小幅度地挪动自己腰身以下的部分,力求让屁股坐得舒服点,听了这话稍微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正襟危坐。

“日常器物一应俱全,谈何寒素?”

“不见金玉精巧,”黄承彦指了指灯盏,“连一盏灯也是粗陶制成,与大将军身份并不相称。”

“其实这灯是给你们用的,”她实话实说,“我眼神很好,夜里看东西是不要灯火的。”

……好像又把天聊死了。

她有点不安,正想着该怎么办时,这位使者开口了。

“大将军要许多粮草何用?”

“我有万降卒,”她说,“他们要吃饭。”

“汉室倾颓,朝廷困苦,”黄承彦说道,“大将军何以为小仁而忘大义?”

她皱皱眉,“不然呢?”

如果说养活那万降卒是小仁,那选择大义是要如何呢?

黄承彦看着她:“玄德公身侧,并无应侯。”

……看起来她大话说早了。

应侯范雎,是秦昭襄王身边一位能臣。

虽然很能,但也很有睚眦必报的性情,除了替主君干活外,还可以帮忙干点脏活,比如出主意逼死白起,而后才有白起那句“我固当死”和杜邮自尽的下场。

所以这位名士的未竟之语很明显了。

“我不是白起,”她说,“我不杀降的。”

黄承彦紧紧皱眉,“若是大将军为降卒所累,岂不为人所讥,为妇人之仁?”

“你杀过人吗?”她问。

对方愣了一下,“大将军此意……”

“我是说,”她重复了一遍,“你亲手杀过人吗?”

帐篷里的气氛变得有点不太好。

司马懿似乎很想起身劝阻,又被诸葛亮拦住了。

这位使者的神情冷峻严肃起来。

“不曾。”

“那你怎么能劝我杀死万人?”

“若我亲手——”

“若你亲手杀过人,杀过一个你根本不知道名字,因此无仇无怨,只是被迫上战场的人,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她说道,“那也不代表你心性坚毅果决,只能说你这个人全无心肝。”

对方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时,她已经站起身走向帐门。

帐外已近黄昏,有士兵列队走过,还睁大眼睛向里望了一眼。

“请吧?”她说,“还等什么呢?”

黄承彦怒气冲冲地起身一拱手,步并两步走到帐门口时,突然停住脚。

“大将军这般威风,在下今日算是领教了!”他大嚷道,“这岂是向荆州求借粮草!我看分明是倚兵强索!想要迫得景升公低头罢了!”

……不是,这人怎么乱扣帽子的?

但她还没想好怎么回嘴,黄承彦就大喊一声“告辞了!”匆匆走了,连个让她回嘴的机会都不给。

……就好气啊!

但是当她放下帘子,转过身怒火高涨地准备为这次失败的交际发表点什么总结时,张辽和太史慈跟她同一阵线,还在沉着脸,诸葛亮和司马懿却一起露出了微笑。

“恭喜大将军得承彦先生之助!”诸葛亮快乐地嚷道,“降卒粮草无忧矣!”

……她呆呆地站在帐门口,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但司马懿已经快手快脚底跑到帐门处,将帘子又掀起一条缝,探头探脑,左右看看,才一脸放心地重新放下帘子。

“……你做什么?”

“此计不足为外人知晓。”

“……什么计?”

“自是派兵领万降卒南下,往荆州‘就食’啊!”

你不是不给粮食吗?我把这群饥肠辘辘的大兵给你送过去,你给不给啊?

翻脸?

你可想好了,你已经蛇鼠两端一回两回回了,再翻脸,你这脸真就要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