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第2/2页)

光是这么一呼朋唤友,文哥儿就直接忙活到挑灯夜战。

朱厚照这个活力充沛的家伙夜里也没有睡意,出来溜达时瞧见文哥儿那边亮着灯,麻溜跑去看他写信,看着看着就惊呆了。

那些给新社成员群发的邀请信也就罢了,文哥儿给谢迁他们写的信可都是不重样的!他都不知道来南京这么短短几天,居然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

文哥儿的信件从小就被亲朋好友共享,本来就没有半点隐私,自然不在意朱厚照跑来看他写信。他招呼朱厚照也一起写信,不仅可以给朱祐樘他们写,还可以给宫外的朋友以及他两个舅舅写嘛。

看到神机营的将士们个个英姿勃发,你难道不想拥有两个英勇无双的舅舅?

朱厚照闻言欲言又止。

他已经长大了,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勉强的,望舅成才这种事他早就不干了。不过他小先生说得也对,写信鼓励几句又不费事,他这就给他们写!还有他父皇也不能落下,听说他父皇这两年在朝政方面有些懈怠了,他来南京后听说了许多太祖往事,听说太祖皇帝一天能批阅两百多份奏章,他父皇得向太祖皇帝学习呐!

这么一琢磨,朱厚照也觉得自己有许多信要写,师徒俩相对而坐,齐齐奋笔疾书,每封信寄托着对长辈们的殷殷期盼——您看看咱们先祖多么努力,我们这些儿孙后代可不能丢了先祖的脸!

两人忙活完也困了,把信收好各自歇下,准备明日再让人把信送出去。

翌日一早他们也没能出去玩,朱厚照得在文华殿接受杨碧川他们的授课。

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给太子讲学的机会,杨碧川还是颇为珍惜的,他已经掌握了太子在京师的学习进度,讲课时相当自然地往下衔接。

文哥儿一向不参与太子早上的讲学。到了南京他身上就没活了,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溜达出宫去感受应天府热闹的早市。

他跟何景明等人从大中桥开始逛吃逛吃逛吃,一路吃到了珍珠桥。过了珍珠桥没走多远,就是南京国子监了。

想到徐祯卿就在南京国子监备战下轮会试,文哥儿便提议进去溜达一圈,看能不能碰上徐祯卿叙叙旧。

好朋友就该在没约好见面的时候不期而遇!

事实证明文哥儿一行人的身份是很好用的。南京国子监虽不让外人出入,听闻他们是大多随太子南巡的翰林官,二话不说就把他们往里放。

读书人哪个不向往入翰林?他们这种前途无量的庶吉士出身更是让无数人羡慕的存在!

文哥儿手上还揣着个自己尝过后觉得味道极好的鸭油烧饼,他跟何景明嘀咕道:“我这师弟今儿吃的是凉饼还是热饼,就看他跟这烧饼的缘分够不够了!”

徐祯卿也跟着吴宽学了一段时间的写文章,文哥儿这声师弟喊得一点都不虚。他可是早早拜入吴宽门下的,后来入门的这些小伙伴全是他师弟!

何景明笑道:“好友重逢是人生乐事,饼热不热也没那么重要。”

文哥儿道:“那不成,我觉得还是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一口咬下去又酥又香!”

正聊着,就听一群人熙熙攘攘地过来了,应当是门房让人去知会学官,学官闻讯立刻领着生员出来接待他们。不说文哥儿是太子面前的红人,光凭他们这一行人之中有两位状元郎,就足以让学官们重视了。

这样的好机会,当然得让底下的生员们把握好!

就算不能借此良机结个善缘,能交流一下科举应试技巧也是极好的!

何景明转头对文哥儿说道:“看来你这次是偶遇不成了。”

文哥儿定睛看去,很快在人群中找到了徐祯卿。

徐祯卿好歹是苏州有名的才子,到了南京国子监也是很受学官们重视的,自然也第一时间被学官们喊了过来。

事实上这几天南京国子监内都在讨论太子南巡之事,徐祯卿也听了一耳朵,知道文哥儿跟着太子来了南京。他还准备等国子监休沐时去拜访文哥儿的,没想到文哥儿今天就直接到国子监来了。

两边的人迎面说上话了,文哥儿礼数周到地与学官们寒暄了几句,才笑眯眯地把手头的鸭油烧饼塞给旁边的徐祯卿,嘴里说道:“我刚还和仲默兄他们说不知你能不能吃上热乎的,没想到才讲完你就过来了,看来你和它有缘!”

徐祯卿看着文哥儿塞过来的香喷喷的鸭油烧饼,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些感动。他欣然拿好,朗笑道:“谢了。”

文哥儿积极地和徐祯卿介绍了一番,表示这可是他一路吃过来觉得最好吃的早食,特地多要了一个捎来给徐祯卿尝尝。说完他还对学官们抱歉地笑了笑,说是没想到他们会出来相迎,早知道就多买几个了!

学官们哪会在意这点小事,乐呵呵地说道:“该是我们这些东道主请客才是。”

文哥儿马上道:“那我们中午得尝尝国子监这边的饭食!”

学官们哈哈一笑,领着他们边闲谈边逛起了南京国子监。

作者有话说:

文崽:太子上课,我出去浪,快哉快哉!

猪崽:?????

*

更新啦!今天的更新肥肥的!!

*

注:

①神机营和大教场的方位:参考《南畿志》的配图

②鸭油烧饼,我没吃过,听起来挺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