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待浮花浪蕊俱尽(四)

无论什么时候, 参道堂都是蓬山最热闹的地方,一批又一批弟子来了又去,永远熙熙攘攘、充满活力。

而在参道堂门外, 也总有不少年纪稍长的弟子等在外面, 不住地张望着时间, 等远山的钟声敲响。

“唉,这师姐可真是不好当, 这也要操心、那也要操心, 简直是多了个孩子出来。”等的无聊了,有几个相熟的弟子互相搭话, 半真半假地抱怨,“若不是师尊命我带他,我才不愿费这功夫。”

“你嘴上这么说, 可实际上谁还不知道你对你师弟有多关照?”熟人笑她, “还不是和我们一样来这里等着参道堂罢课?你比我更上心,我上次还说呢, 你师弟遇见你这样负责的师姐,实在是他的福气。”

起初抱怨的修士有几分被戳穿的羞恼, “既然是师尊的吩咐, 我自然得上心,总算对得起彼此就是了。”

几个相熟的弟子被她引得一阵笑,一时间,参道堂外的气氛也如这轻快的笑声一般,就连周围不认识他们的修士也看了过去,或嗔或笑, 皆成一景, 恰映春光。

沈如晚伫立在水边合抱粗的垂柳下, 不远不近地望着参道堂外嬉笑的小弟子们,莫名生出一种惆怅来。

从前与同伴谈笑打闹的日子,早已离她远去了。

她再也不会半烦躁半负责耐心地在参道堂外等师弟课罢归来,带他去百味塔找七姐开小灶蹭饭吃,也不会再有相熟的同门对她嬉笑打趣,与她挥斥方遒、口无遮拦地说起未来,眼中心中都是璀璨星火。

她一直在往前走,而过去留在了过去,早晚有一天褪色黯淡,再也想不起来。

“——想什么呢?”

一枝翠绿的柳条伸到她面前,上下摇了摇,好似一截短短的尾巴。

沈如晚偏过头望去,曲不询拈着一截杨柳枝,微微垂首望着她,唇边一点笑意。

三月阳春,他与烟柳画桥俱是胜景。

可偏偏沈如晚是个不动声色的冷情人。

“没想什么,出神罢了。”她垂下了眼睑,神色淡淡的,“既然你来了,那就走吧。”

曲不询凝神望着她,见她神色无波无澜,半点不为所动的模样,无端叹了口气,懒洋洋地收回那截杨柳枝,卷在指间把玩,“我算是明白了,当初为什么谁也不知道沈师妹心悦我。”

沈如晚睨他。

“别说你我无缘相见,我猜,就算当初你我有幸相逢,我也多半猜不出眼前这位沈师妹居然对我一见倾心、倾慕已久。”曲不询慢悠悠地摇了摇头,半真半假地叹气,“只怕任谁也想不到,沈师妹在我面前这么冷淡疏离、半点也不客气,居然心里有我。”

沈如晚听他说得唉声叹气,好似十分可怜,没忍住,唇角也翘了起来。

偏偏她又要挑着眉毛,仿佛横眉冷对一般,不冷不热地瞥着曲不询,“是了,倘若我早就和长孙师兄认得,只怕永远也入不得长孙师兄的眼,谁叫师兄当年意气风流,又怎么看得上我?”

曲不询一顿。

“那你可就错了。”他意味莫名地说,“我若是喜欢谁,绝不会藏着掖着,总要叫她明白我的心意,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然,我如何能甘心?”

沈如晚不作声。

她微微偏过头不去看他,语气似笑非笑的,“是么?你只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便够了?拒绝也行吗?那先前是谁对我说,你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

曲不询一哂。

“若是相逢于年少,你若无心,我绝不会纠缠。”他语气平淡,“纵使心生爱慕,自然也要两情相悦,心上人对我无意,我再纠缠你,我又成了什么人了?”

长孙寒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纵然再伤神怅惘,他也绝不可能做那等没脸皮的行径去讨人心烦。

沈如晚扭过头来,定定地望着他,神色有些复杂。

“所以你是长孙师兄。”她轻轻说。

因他有如此天资、实力、人望,却能谨守本分、克己自持、不偏不倚,才会是蓬山弟子心中不二选的首徒,是她心底期年不褪色的无瑕清辉。

“可长孙师兄和沈师妹注定是没什么缘份的。”她说,语气清淡淡的,不知是什么滋味,“我那时候看起来好相处,其实内里脾气和如今也是差不多的,若是你问我是否心悦你,我多半不会认的。”

曲不询点头,认同她对自己的判断,“沈师妹向来自尊自重,越是在意,反而越要矜持挑拣,轻易绝不会认的。”

沈如晚微微抿了抿唇。

虽说他说的也都是实话,可他就这么顺着说下去,印证他们当真没有缘份,她又几分不舒服。

“可你一次不认、两次不认,难道十次、二十次也不认吗?”曲不询话锋一转,轻飘飘地问,“经年累月,你总有信我真心的一天吧?”

沈如晚微愕。

“谁说我不纠缠,就是放弃了?”曲不询唇边一抹笑意,就这么悠悠地凝望着她,眼瞳幽邃,说不出的认真,“不纠缠是不去轻易打扰,可你我同门,总要相见的。除非你与旁人结为道侣,那我诚心恭祝你们白头偕老,否则,我发乎情、止乎礼,总不算是冒犯了你吧?”

沈如晚一时不作声。

“可……”

她想说就算长孙寒见了她、对她心生情愫,就算他们当真有缘分,往后遇见七夜白的事,总要分道扬镳的,可话到了唇边,又不由得止住了。

何必说那样扫兴的话呢?

“那可说不准。”沈如晚垂下眼睑,情绪都掩在眼底,神色淡淡的,“长孙师兄凡事都公事公办,最是公正自持,和我其实未必相配。”

说到底,长孙寒和曲不询还是不一样的。

长孙师兄是蓬山的长孙师兄。

曲不询不觉收起笑意。

他凝神专注地望着沈如晚的侧脸,即使她并不愿回头与他对视。

“长孙寒确实公正自持、修身克己,也确实为蓬山披肝沥胆、尽心尽力。”他慢慢地说,“可,曲不询也一直都存在。”

清修、克己、大公无私、寒山孤月一般的长孙寒,在自持之下,总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在的、鲜少有人触碰到的曲不询。

“见了你,长孙寒总会变成曲不询的。”他说。

沈如晚怔怔地望着他出神。

曲不询静静地和她对视,眉宇沉凝,带着无限的温存。

沈如晚心绪复杂难辨,偏过脸,忙忙乱乱地岔开话题,“前些天还收到邵元康的信——听说他和钟盈袖这两年延着蠖江一路游玩,很是快意,这对道侣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曲不询见她眉眼有惆怅,分明藏着心事,可偏偏又不说,不由叹了口气。

“是么?”他没有步步紧逼,追问她在想什么,反倒顺着她说下去,“老邵一定是来炫耀的,这家伙就这副德性,有点好事就灿烂得不行,恨不得显摆给全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