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还是平妻(第2/3页)

也不过去,就回到自己房间中转来转去,心中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念头,但是却无一法可想,毕竟方信也是秀才,又获得侯爷的赏识,一些小小的诡计根本没有用,既然如此,心中反而更加恼恨。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又听见声音,他连忙就着门口一看,见店主呵呵笑着,命人抬着一席精美的宴食,由于房中已经放满了东西,实在放不下这大桌,就放在了门外的院子中,一时间香气四溢。

宁博秋平了平心气,出来笑地说:“好香。”

“快快入座,兰姬,斟上些酒。”方信笑地说着。

“是,夫君。”片刻时间不见,却见兰姬又换了一件家常衣服,但是侯府出来,就算家常也是上佳,相比起来,方信的那件青衣真是不起眼,不过在烛光月光之下,方信却一点也不逊色,两人靠在一起,正是相互映照。

当下,几人就喝酒,说着,就说着了平妻的事情,店主说着:“我看也是当然,这闺女如此漂亮,也应该是平妻,当妾实在太委屈了。”

宁博秋听了,却觉得心头一阵郁闷,又见得兰姬眼波嫣然,情意尽在方信身上,更是只有一杯杯地喝着,没有多少时间,就喝得大醉。

店主来往的人见多了,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意,有些尴尬地说着:“宁相公显是酒浅,先扶着回房罢。”

就有伙计上前,把他半是用强地扶到了他的房间。

到了房间中,宁博秋却反而醒了,他没有吃多少菜,过了一会,就听到外面笑声,然后就是入房关门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了,但是他心中如点上了一把火,翻来翻去,就是睡不着,直到明天天亮。

这几日中,且不管宁博秋的心思,方信却在思考着考取举人的事情。

帝国上百万读书人,却只有数万秀才,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在取得秀才之后,就一辈子也就停留在秀才这道坎上了!

而举人,全国就算三年一考,每省录取名额按朝廷指定数目来录取,少者只有三十,多者也只有五十,因此取得举人的地位相当不易,全国三年也不过取一千举人。

不过,考取举人甚至进士,都有一个潜规则,如果相同水平下,越是年轻越是容易考取,原因很简单,第一就是年轻人就达到这水平,潜力大,以后还可发展,中年之后就难以再进了。

其次,从举人开始,学政和考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由于举人就可直接授官,因此中举就等于正式进入了官场,而官场莫过于派系,派系莫过于师生,哪个官员不希望自己派系中有足够学生加入呢?

因此,主考官都会提拔自己主考时的人才,而这一时中举中进士的人,都要尊称一声“房师”,或者“座师”,可所谓恩重如山。

无论房师还是座师,在封建官场上,这门生关系紧随在血亲关系之后,甚至有时候比血亲关系还要重,这句话的确不虚。

儿子出卖老子的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学生出卖老师的——卖师求荣这个罪名,就算有天子照顾,只怕在官场上,也是寸步难行。

出于这个想法,所以尽量无论房师还是座师,都提拔年轻人,这不但好控制,而且潜力大,以后可相互照应几十年,如果是中老年了,嘿嘿,你想想还有多少价值?而且就算出于朝廷的想法,你四五十岁才中进士,又能为朝廷当几年差?这不是朝廷白白养你嘛!

所以四十不中举,五十不进士,很少有人能超越这个规律。

不过,这次有些不一样,去年才考了举人,今年又考了恩科,等于双倍的名额,这举人就比较好考了。

想明白了这点,方信也不急,自己这样年轻,就算是正常省试,也有人看中自己潜力而收于门下,何况现在?

当下就悠闲地度日,有时和两个小丫头在床上作些好玩的游戏,有时又吃着兰姬精心整治的菜色,当然,不忘记把又娶一个平妻的消息告诉给母亲何氏,想想这个就好笑,几个月前,自己这身体还是一个穷得无人上门联姻的人,现在却一下子娶几个,还有几个漂亮的小丫头伺候着。

这次主考官,方信也打听了出来,姓赵,名阳斌。

这是朝廷派来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方信的房师了,不过,由于没有考试,因此考生和考官都不能来往,以免闲话,所以两人都相互默默注意着——赵阳斌也听说了一个十五岁中秀才,又获得侯爷赏识的少年,如果把他归到自己门下,也等于和侯爷拉上了关系,自然用心着。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三月一日,方信一大早就起身,然后就是去了省贡院,进去考试,这里和秀才考试的过程大同小异,也就不多说,只是房间更好一些,而监督更严一些,甚至送来的篮子中的菜也更好一些——还是不允许私下带进,怕夹带东西。

到了房间之内,这次考试还是考三天。

第一天是帖经和墨义同时考,这就是考核基本功,方信自然下笔有神,一笔挥成,但是这次,时间到了,也没有人来收,而且也没有考官进来看你写什么了——这是忌讳,举人考试时,是要密封抄录的,主考官都不许进考房看贴,怕看了记住了内容来作弊。

第二天,就是考经义,这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就是以经文的核心解释来看高低,而方信这时学业大进,稍一凝神,论文就写得精妙之极,连自己也觉得比当日中秀才时更进一步,找不出半点错意来。

第三天,就是策论,多半是出于经书又联系着实际,这对考生的要求很高,不但要基本功夫好,文章水平好,也要深刻理解其中的要意。

如不是现在方信学业大进,写这个还可以写,但是把握却是少上了许多,不过此时,也自洋洋洒洒,写了一篇。

检查了一下,发觉的确没有错字和出格(就是没有犯了忌讳,或者写错了格式),方信摇铃表示写完,立刻,有一个穿着八品官的人进来,后面跟着二个九品官的小吏,三人都不出声,小吏上前,当着方信和其他人的面,进行糊名密封。

按照朝廷法度,举人和进士考试时,地方学政和朝廷派遣的主考官是相互监督的,地方学政的官员主持糊名密封,并且抄录,抄录的考卷,才可以送到主考官那里,这是以防从考生笔迹中泄露考生的身份。

“既已考完,你就可以出去了。”这八品官见糊名密封完毕,就冷淡地说着:“三月六日就可放榜,你可在贡院前观看。”

“是,大人,学生告辞。”方信恭谨地拱手行礼,然后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