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暂住(第2/3页)

晋堂才朗声笑着:“举手之劳而已!”

这时,饭吃得差不多了,三人结帐起身,就前转去,这是城中偏远一点的地点,有一大片宅地,绕过几路,就听见读书的声音隐约传来。

小路继续前进,就见得一片竹林,入了竹林,见得亭子、假山、水潭,不少学子在那里读书、吟诗、又或唱和。

引到了一个院子前,晋堂才示意稍等,入内片刻,就出来说着:“方兄,请进,正好教席任先生在内。”

方信于是入内,发觉房间并不算大,但是相当雅致,见得一个中年人正在案上,穿着青衫,却是有功名的人,当下上前,深深拱手为礼:“学生方信拜见任先生。”

任先生抬起头来,稍稍吃惊,为方信风采所动,笑着对方信说着:“你想入学?”

“正是!”方信说着。

“那你先把这卷答了。”他随手拿出一卷,指着一个空案说着。

“是,先生。”方信取来一看,却是哑然失笑,这等课题,对他来说,已经非常简单了,这里已经有椅子了,当下坐下,见笔墨都有。

方信坐下,静了静神,才拿起磨墨。磨墨,在真学中,也是学问,却要墨行砚上,细而不滑,润而无声,因此来集气凝神正念。

二个世界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学问却是异曲同工,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才姿态神韵一显,本来不经意瞟过一眼的这个任先生就是一惊。

方信也不理会,片刻之后,等墨香化浓,自觉气完神足,当下就取过卷子来,这等考题,几乎是笔不停,连绵而下。

只是一卷试题而已,多半是秀才水平,明经水平,方信半刻就答完。

等写完之后,就听见一声:“好,好,好书法,好明经!”

方信一回头,却见是一个老者,面貌清癯,三缕长髯,眸中光芒闪动,看着自己的答卷,正自点头。

“见过卢大人!”任先生拱手为礼,说罢又对着方信说:“你还不快来见过卢大人。”

方信虽然不知其何许人也,但是连有功名的任先生也称“大人”,知道此人不凡,当下施礼道:“学生方信,见过卢大人!”

卢大人微笑,取过卷子看,他看得甚快,自上而下,看完,声音柔和地说:“你是前来入学的?”

“是,学生才疏学浅,前来求学。”

书为心画,书法一道,最是体现文人的修养与气质,这些字,柔媚自然,笔迹有神,几是大家之作,心中不由连连道了几声“好”字。

又见得上面考题,多半是帖经和墨义,这都是考得基本功,卢大人饱学老儒,自然对经书熟悉,一读下来,就知道全然无错,这等水平,考取秀才已经足够了。

当下,又扫了一眼,见方信虽然气度沉凝,但是那肌肤那面容,很明显才十六七岁的模样,他把卷子一放,就说着:“你还没有功名吧,那就先读西院,如是有空,也可去其他二院听听。”

“是,谢过大人。”方信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应着。

本来进学,还需验证其学籍,但是有卢大人这一说,立刻就不一样了,任先生也就粗粗问了来路,就登记在案,交了一贯钱,问着:“那你是受住,还是择舍?”

也就是说,是服从学院安排,还是自己找房子,学院安排,却也是四人一舍,相对拥挤,但是择舍,就是那些独立的房子。

方信自然择舍,那独立的一间房,每年十两银子,方信立刻就交了。

交了钱,又恭谨地问了些话,任先生心情也是很好,回答了一些,原来这人姓名是任纪,考取了秀才,平时也就在书院为教席,得些钱米,待到科举时,再试着考取举人,因此对方信说着:“我观你文章,考取秀才,已经有了,但是还要细读精研,今年八月,正要应试。”

方信听了,应着:“是!”

考取秀才,在水平上,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只怕自己身份已经泄露了,不过,古代交通不方便,如无特殊情况,追查起来也不方便吧!

方信如此想着,混入书院,也使调查难上一些,毕竟书院之地,并不是一般捕快所能进入调查的。

如果到了那时,还没有人找上门,考也无所谓,方信如此想着,府城中,有三万户,自己先一一走过吧,小户人家还可,房间不过十数米,这个距离应该直接能感应到,一天经过三百户,一个月就差不多有万户,先把小户人家跑完就是。

至于大户人家,庭院深深,等闲难以测明,也许要个身份,才可借故进入,方信思考着。

加入了清湾书院后,领了有这个标记的儒服,方信又买了一头青驴。

驴头大耳长,既可耕作,又可乘骑,价格相对马匹来说,便宜了许多,虽然跑得不快,但是对于城中慢腾腾跑着,却极是适宜。

马匹要伺候得好,食量很大,最关键的是,战马还要官府登记,受到许多注意。

因此,方信买了一头青驴,每天就坐在上面,一边还读着说,任凭它慢慢地沿着城区走着,时而感应着目标。

这个世界的清湾书院,倒还有些书籍,方信没有观看,因此也就一一读之,并且和原本的书籍进行消化。

开始时是一个人,过了半月有许,却多了一人,这人算是同学,叫郑名同,不知为何,一见之下,就与方信的关系就是甚好了,也时常跟了上去。

郑名同的家世不错,前来读书,也有着许多财货,他年纪也不大,少年心性,虽然读书还算刻苦,但是闲了,也就喜欢歌楼舞谢,倚翠偎红,或者出城绿水青山,闲茶浪酒。

方信与之熟悉后,二人就一起出游,方信也并不吝啬钱财,也想时时找些地方来感应,因此到处走走,倒也找不到了不少好地方好东西——深巷之内,时时有一些不起眼的店中,有特殊的味道和风味。

两人不时破些钱,找到了好地方,摆个小席,就吃得非常高兴,凭着兴趣,谁出谁付,倒也相得益彰。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就是一月,方信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的城区,虽然明知在城中,却也没有直感,找不到夏语冰,有点郁闷。

七月中的一日,太阳照耀,甚是热,郑名同就对着方信说着:“我们各处走遍了许多地方,现在天气炎热,没甚景趣,不如今天去我张叔父家吧,他那里园林甚大,甚是清凉。”

方信无可无不可,随口问着:“你的张叔父是何人?我却不曾认得,怎好就这样冒失地去拜他?”

郑名同说着:“张家是我世交之家,张叔父名卓,官曾到一郡之守,也是正五品,年老回家,家资还算可以,我平时去看他,他是非常欢喜的,只是经常要考究些学问,方兄你学问不错,他一定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