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5页)

要是能轮得上,今天也就不会是他们两队被挤兑出来辛苦了。

景柱子哼笑,“你们不都争着抢着吃苦?替还没去过的兄弟们吃苦就够了。”

大家一想,嘿,是这么回事儿,都猛点头。

梁安又提醒,“既然是吃苦,面上就得带点苦相,想笑的现在都笑完,进门就说说工分的事情就行了,不知道该什么表情,想想早上你们什么样儿。”

两百号将士你看我我看你,哪怕最笨的,牵扯到吃食也聪明起来了,他们明白百夫长的意思了。

对!得装痛苦煎熬,好让打探消息的人更不愿意去,就可着他们这两队人马吃苦就完事儿了。

大家点头,表示懂了!很懂!

一路风吹,身上的香味儿都散了个干净,脸揉一揉,丧着个脸,脚步沉重进了营。

西营也差不多情形,周定跟骑都尉徐斌将工分的详细统计方法说了,他这个识字儿的都还没彻底消化呢,面上的苦涩倒也有一部分是真的。

“将军,守备大人说会叫法曹司的人过来,教营里的统计官统计工分,可若是不愿意去镇子上出外勤的兄弟们,那俸禄岂不是堪忧?这工分不确定性也太大了。”

徐斌沉吟片刻,他还记得乔瑞臣拿着圣人的印信闯进他营帐里的事情,心里清楚乔瑞臣是圣人的心腹,少不得要给乔瑞臣些面子。

起码也得等新的大将军来到西北,他们才能露出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无论乔瑞臣怎么折腾,他们都不能说什么。

陈嗣旭脑袋还没落地呢,那罪名还热乎着,谁这时候冒出头,那是主动把脑袋往人家刀口下伸。

但凡能升到一营之长官的,即便是武夫,也没几个笨的。

徐斌表情和缓吩咐:“那这些时日就辛苦你和陈青带队,仔细盯着点守备府的动静,有什么异样,随时过来跟我禀报。”

周定跟梁安他们不一样,他是徐斌的心腹,胆子大一些,心想吃的好点不算是异样对吧?

那就不用说,周定表情不变,认真点头,“属下记下了!”

梁安他们不受宁远将军郑远重视,但也得过来禀报工分的事情,郑远只道了声知道,就叫他和景柱子退下了。

等两人出去后,郑远才变了脸色,眼神深邃盯着今日从西宁镇收到的情报,眉头紧缩。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快笔疾书一封信,将心腹叫进来,“八百里加急,将信送去程府。”

“诺!”

他这边人刚快马加鞭出了西宁镇,还不等走出西平郡范围,圣人那边就收到信儿了。

圣人面上似笑非笑,冲着孙成感叹,“看来程绍对固北军早有成算,这是打量着朕手底下无人啊。”

孙成心知圣人这是怕又出一个陈国公府,而且程家虽然身份地位不高,可那位程老将军的夫人却是江南世家谢家女,也说不准又会是另外一个摄政王。

圣人还在感叹,“你说子承怎么这么快就抓住陈嗣旭的把柄了呢?他但凡晚个两三年,在军中多呆几年,升到五品武将,朕都能直接将他提拔成定北将军。”

可惜的是,乔瑞臣军龄不够,军功也不够,不能服众,更不能让朝中那些老狐狸们服气。

孙成只敢在心里嘀咕,陛下这莫不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够没良心的。

要不是乔大人这么快抓住陈国公府的把柄,陛下都快被太后压着去配种了好嘛?

真要有了陈家血脉的皇子,陈家还能留着陛下?到时候陛下死的绝对比杀鸡还快。

圣人觉得孙成这死东西肯定在肚子里骂他呢,踢了孙成一脚,“你哑巴啦?”

“陛下,奴觉得,您尽可以赐乔大人一柄尚方宝剑啊!若程将军忠君不二便无事,若程将军有了小心思,接下来几年乔大人仍可以慢慢渗入军中,为您传递消息,说不定还能直接枭首呢。”

圣人觉得孙成说得有道理,不过——

“那朕就再给小表嫂赐一把好剑!”

孙成:???

圣人笑了,“朕算是看出来了,若是没有小表嫂,子承没这么快能成事儿,所以若是朕想用子承,将来这惊喜啊,定还是从我这小表嫂身上来。”

都用我字了,可见圣人是真把乔瑞臣两口子当自己人了,孙成心下有数。

住在乔家一段时日,这位圣人身边的大伴也算是看出来了,苗婉爱财。

他特地叫人去挑金贵的剑不提,还不知道自己马上要进一柄又贵又高贵的剑,苗婉正忙着跟大家一起做豆腐。

先前西宁镇被烧之时,乔家和张家的地里就在准备秋收,这几日大部分都已经收完,就赶紧运进镇子上来了。

先前乔张两家合起来买了四十亩田,后头陆陆续续又买田跟附近的百姓换地,如今已经有一百亩地。

其中上等田四十亩都种的小麦,中等田四十亩还是跟以前一样,一半大豆一半甜菜。

新买的十亩纯下等旱田施肥后,种上了青稞。

原先那被养得几乎跟上等田差不多的丘陵田,全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辣椒就在其中。

如此一来,守备府起码是不缺吃喝,苗婉手里也捏着银子,起码年前的军饷是不会出问题,这也让乔瑞臣能放心大胆的改良西宁镇两个营地的俸禄模式。

先说回眼下,大豆都脱了壳,有一部分是自己没有沤肥,老百姓们用劳力换肥给脱的壳,还有一部分是张伯和吴伯请短工给做的。

让人送了一斛大豆去郡城给圣人看,同样附带各种作物的亩产,全都比上年高。

其实圣人都不用看粮食,光看脱壳后的大豆,就能明白过来那肥多好用,心下大喜,更感觉自己扣下十万两银子去推广沤肥一事靠谱。

人还没离开西北,圣旨就已经朝着京城去了。

泡好的大豆跟珍珠一样又圆又大,瘪豆非常少,这让挑豆子的人省了好大功夫。

乔家的磨盘没被烧毁,洗刷过后还能用,乔瑞臣又从别处拉了个磨盘过来,两个磨一起磨豆浆。

苗婉在大家做豆腐的时候,特地用瓦罐煮了几罐豆浆出来,加上奶块糖融化进去,又有奶香味又有豆香味儿,比后世的豆奶还好喝。

苗婉小时候特别喜欢豆奶,每回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村长爸爸都会给她买一大袋豆奶粉,她有时候忍不住,一天能喝五·六包。

现在家里的小萝卜头们也顶不住这个滋味儿,全喝得嘴边一圈豆奶沫儿,咂巴着嘴儿满脸幸福。

别看淘淘是最小的,她吨吨吨喝得快着呢,喝完就挓挲着手要苗婉,“阿婉,还!还!”

其他孩子们有样学样,都围着苗婉还还还,生像是学错了叫口的鹅群。

虽说豆浆对身体好,可太小的孩子喝多了也怕他们拉肚子,她给大点的孩子们一人再来一碗,小孩子就给个碗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