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4页)

比如这个王小二,卷宗上是卖早饭的,在城里支了个摊子。如今封州城大乱,每天都有人被杀,他就仓皇带着家中老母逃到了连州。

他比第一批到达连州的难民晚了整整四天,哪怕他带着个老母亲,走得再慢,肯定也比第一批难民晚个两三天出发才对。但对城里的情况,他却说,他很害怕,不敢出门,所以不清楚状况,后来见左邻右舍又不少人携家带口逃出了封州,他也跟着人逃了出来。

若于子林没做过这么多年的地方官员,可能会信他这番说辞。

但于子林这几年跟百姓打过不少交道,他深知普通百姓对粮食对财物的执着。

王小二是卖早点的,家中定然囤积了不少粮食与炭火。在这种年代,粮食就是百姓的命根子,他们母子俩老老实实躲在家里,几个月都不会缺吃的,不比贸然逃出封州城更好?

逃到连州,一百多里的距离,路不好走,还带着五六十岁的老母亲,途中会遇到什么很难说。而且他们没什么细软,财物都舍弃了,到连州后靠什么为生?总不能带着脚步蹒跚的老母上街乞讨吧?

于子林在将这份盘问记录抽了出来,然后继续往下看。

熬夜看完后,他发现了四个比较可疑的人。

早晨,他将这事禀告了刘子岳:“殿下,臣感觉这批难民跟前一批不同,里面恐怕不止他们几个身份可疑。这些人潜藏进连州,肯定藏有目的,因此臣觉得暂时先别拆穿他们的身份,暗中派人盯着他们。”

刘子岳赞同他这个决定:“但咱们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连州辖下有不少荒地没有开垦,将他们都派出去开荒,同时悄悄在里面安排几个咱们自己的人。”

红莲教能想办法往他们这边安插探子,他们也可以反过来塞些人进去啊。

于子林眼睛发亮:“殿下这主意好,既然没养闲人,还将他们与咱们本地百姓隔离开来,不给他们发展教徒的机会。”

他当即找了几个在封州有亲戚,去过封州的士兵,换上沾满泥灰的旧衣服,混进难民中。

难民这么多,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混几个进去也没人发现。

然后,官府才出面将这群人安置到了城外的荒野,让他们开荒。

这时候,赵世昌也带着从各州调遣的一万兵马赶来了。这让于子林一直高悬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十月初,京城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将整个京城都裹在了一片莹白之中。

最近几日延平帝感染了风寒,便取消了早朝,大臣们也不用苦兮兮的四更天便起床了。

只是这一日,天快黑的时候,宫里忽然派了人来传旨,将一众股肱之臣都请进了宫。

傅康年与郭富在宫门口相遇。

郭富呵出一口白气道:“傅大人,可是江南战事出现了变故?”

这几年,匆忙进宫,十有八九都是为了打仗的事。

郭富真的是头痛,因为一旦出事肯定得让户部掏银子,可户部哪还掏得出银子来。

傅康年摇头:“兵部今日没接到消息。”

听到这话,郭富并没有多开心,天都快黑了,陛下突然召他们进宫,肯定没好事。

等二人到达延福殿,发现他们来得是最晚的,殿内已经站了十几个天子近臣和太子燕王等皇室宗亲,这些人个个面色凝重。

傅康年担心是晋王那边出了事,连忙上前行礼道:“微臣见过陛下,不知发生了何事?”

延平帝刚想开口,嗓子里一股痒意涌上来,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脸都红了。

旁年伺候的邬川赶紧上前帮延平帝抚背,等延平帝的咳嗽稍缓后,他接过小太监递来的温水给延平帝服下:“陛下,您先喝口水润润嗓子。”

延平帝喝了水,嗓子仍有些不舒服,指了指太子:“你说。”

太子站出来给傅康年和郭富解释:“郭大人,傅大人,朝廷刚接到并州急报,封州、袁州两地爆发了红莲教□□,波及到了并州,并州知府派人进京求援,你二位怎么看?”

这还用看吗?

傅康年先开口:“当然要派兵驰援,否则任其坐大北上,江南已经太平的地区又要乱起来了。”

如今江南有一半的土地完全掌握在了朝廷手中。

“没错,若不将其铲除,等其北上,晋王殿下的军队将腹背受敌。”旁边一大臣说道。

其余的大臣都没说话,连一向最头痛银子的郭富都没反对。

延平帝又咳了几声:“那依众位爱卿之见,该调遣哪里的驻军去封州?”

这还真有些难办,正值冬日,西北的兵力肯定不能动,而且也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京城的禁军肯定也不能派过去。

若是从附近州府调派人手过去,又担心这些人不敌。

因为普通州府的驻军就只有一两千人,如今封州、袁州相继陷落,红莲教人数必然是一州驻军的数倍以上,若贸然派他们去平乱,只怕是给敌人送人头和武器的。

“晋王殿下带兵十万,与红莲教作战数年,经验丰富,不若从晋王殿下的军队中调拨一批前去封州平乱,这也是除了各州驻军外离得最近的军队。”有老臣建议。

傅康年当即反对:“不可,晋王今年已收回了江南大半土地,将红莲教逼至辰州等地,这时候若分散兵力,给红莲教喘息之机,咱们前几年的努力将白费。”

陈怀义也不赞同:“傅大人所言有理,红莲教已被逼到了荆湖地区,这时候不宜分散兵力。”

“那除了晋王这里,还有哪里有兵可调?”燕王身后的一个大臣站出来问道。

傅康年说:“此事可从长计议,兵部明日将各地可调派的兵员呈上来,陛下再行定夺即可。这种关键时刻,分散了晋王的兵力,造成红莲教反扑,死灰复燃,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关键时刻,这句话傅大人说了多少次了?你都不脸红吗?晋王有十几万大军,派个零头去封州平乱就够了,怎会影响大局?”

……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直到上方的延平帝又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声比一声重,像是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似的。

大臣们这才停了下来,关切地看着延平帝。

延平帝实在是没精神,摆了摆手:“诸位爱卿回去好好考虑,明日朝堂上给朕一个准话。”

众臣这才算了。

回到府上,傅康年还在思考这问题。他其实是想让晋王派一支军队去平乱的,这样功劳都是晋王的,以后封州、袁州等地也可安插晋王的嫡系,是个扩大势力的好时机。

但晋王平乱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起色,这时候若为了贪图这点小利,打乱了平乱的步伐,功亏一篑,岂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