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页)

“那你去后院收拾,我去做午饭。”

“你去做吧,做简单点,下午把羊腿羊骨头都炖上,地里萝卜能吃了吗?”

“萝卜刚指头大,还吃不成。把羊肉汤炖上,再薅一把小白菜回来,晚上咱们揉上面,吃羊肉汤刀削面。”

一想到又白又浓的羊肉汤,穆继东馋得慌,中午随便配着小咸菜吃了点红薯汤糊弄过去,就等着晚上吃肉。

穆继东把羊肉分割好,骨头和洗干净的羊肚羊心什么的都丢进大铁锅里炖,肉分成一条条的就这么随便找个干净的竹筐装上,叫闺女藏起来。

林玉看到案板上的羊肉说道:“哥嫂上山去了,家里只有爹娘和红卫红旗两个孩子,不如叫他们晚上来家吃?”

“行,晚上再分一块肉给爹娘,你看怎么样?”

“给呗。”林玉看他一眼,“你不会以为我小气不肯给吧。”

穆继东立马反应过来刚才他说错了,傻笑着想糊弄过去,“你看你,咱们家不是你当家作主嘛,送肉出去不是要问你一声?”

林玉懒得跟他掰扯,“你去看着闺女,厨房里不用你。”

“好嘞!”

林玉手艺好,一大锅羊杂汤做出来浓香四溢。这么大一锅汤一顿肯定吃不了,她找了个大盆装了一半出来另放着,再揉面准备另起一锅煮刀削面。

穆继东抱着闺女去老宅叫爹娘别做晚饭,“我家今天炖了骨头汤,爹娘去我家里吃。”

隔壁老婆婆坐在门口编草鞋,听到这话笑了起来,扭头对王彩霞说,“你家三儿子对你们真是没话说,家里喝口骨头汤也想着你们。”

王彩霞翘起嘴角,“老话不是说了么,儿孙只要肯孝敬,别管端给你的是稀饭还是干饭,吃就完了,还管什么干的稀的。”

“是这个理儿!”

走到路上没人的地方,王彩霞才问,“你什么时候进城买骨头了?你个败家子儿,兜里刚有两个子儿就抖起来了是吧?你媳妇儿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你不留着钱给她准备着?真得病了你别连送医院的钱都要找老娘借?还有你怀里这个小丫头,乡下人养娃养的这么精细,你家里是有金山还是银山呐?”

穆继东被念的头疼,“娘,您别说了,我家日子过的好着呢,林玉也健健康康的,我家不缺钱花。”

“你就吹牛吧,真有钱你不买肉?巴巴过来叫老娘去你家吃饭,吃饭还是喝一肚子水呢?”

穆贵拦了一句,“都分家了,你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刚才你还跟周婆子说孩子孝敬就成,你这就反悔了?”

“哼,你懂什么,老娘刚才那么说还不是为了顾全他的面子。”

穆继东叹气,早知道遭他娘这么念叨,他就不来了,还不如直接把肉送去家里叫他娘自己煮。

王彩霞看到厨房案板上的肉愣住了,穆继东得意地笑起来,“我打了只野山羊回来。”

王彩霞怒了,“你个不孝子,打了头山羊回来,你不给老娘肉吃,居然叫老娘喝汤?我打死你个不孝子!”

“哎哎哎,别打别打,咱们今晚上虽然喝汤,但是也有肉嘛。”

林玉一看就猜到肯定是她男人嘴贱惹了婆婆,也不帮忙劝,只叫两个侄子过来端碗。

煮熟的刀削面用漏勺装到碗里,面上放着两片烫熟的小青菜,舀一勺羊杂汤冲进去,再撒一把清脆的香葱段儿,激发出的味道,那就一个鲜香呀。

连穆清都馋了,愁呀,她还没长牙齿,吃不成。

穆红卫和穆红旗小哥俩顿时觉得肚子打鼓的厉害,今天晚上一定要吃两大斗碗才能吃饱。

新家自从建成后,第一次请爹娘来吃饭,虽说没有大鱼大肉,却胜在一个实惠,这个天气都穿薄棉衣了,几个人硬生生吃出一身毛毛汗。

一个,爽!

晚饭吃的太饱,不好坐着,老两口屋前屋后的转悠,嘴上不说,心里别提多满意了。一辈子能有这么套结实的房子,以后就是不管是嫁女儿,还是儿子娶媳都很有面子。

“你小子别偷懒,有空上山多打些柴火晒干放着,湿柴也没关系,你二楼阁楼上那么宽,用来晒柴正合适。农闲的时候你不多存点柴火,等农忙的时候家里没柴烧了,我看你一口热饭也捞不着吃。”

穆继东又不乐意了,“娘,你说话就说话,好端端的嫌弃我干什么。”

“哼,你要不是我儿子,我才懒得说话。不说了,走了。”

老两口走归走,走之前还是记得把给他们的肉带走,也真是,骂他和吃肉,两不耽误。

穆继东家吃上肉了,上山的村民陆续回来,那笑呵呵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捡到好东西了。

周凯笑嘻嘻的说,“我们运气好,在一片枯叶底下发现了一片地乌桃,这个卖的上价。”

穆国柱掀开背篼上的盖子给穆继东看,“看看,山茱萸、厚朴、黄柏,我和我老婆装了两大筐,我看我这里至少要卖十块钱。”

“哈哈哈,我觉得我的地乌桃能卖二十块。”

“我就倒霉了,碰到一窝野蜂,要不是我跑得快,这个时候恐怕都一个头两个大了。”

倒霉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运气都还可以,抓紧时间把药材晒干,赶在过年前送到药材公司卖了。

卖了药材,村里要分钱了,还要分猪肉,一连串儿的好事儿,这个时候似乎忘了干旱和生活的艰难,大家都笑哈哈地商量过年弄点什么好吃的。

老人们静静望着身后亘古不变的大山,有些浑浊的眼睛里有敬畏,也有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