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4页)

“蛋糕是什么?”

“你看了就知道了。”

蛋糕的出现,一下俘获了穆清的心,又软又香又白,嗯,好吃。

吃完自己的份,穆清克制着不多要,只是她渴望的小眼神儿藏不住,惹的刑莉偷笑。

刑莉又给她分了一块儿,“快吃。”

穆清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谢谢莉姐姐。”

“乖!”刑莉摸摸她的小脑袋,扭头对爸妈说,“要不你们再生一个妹妹吧,像清清这样乖的。”

刑定北干咳,找借口喝水走了。云苓瞪了女儿一眼,“想要闺女,等过几年你自己生去。”

刑莉说话大大咧咧的,“你看你们,都老夫老妻了还害羞。我这不是年纪还小嘛,过完年我才十七岁,还要等好几年。”

穆清好奇地问,“莉姐姐毕业做什么?下乡吗?”

“下乡?没考虑过,我打算毕业了去参军,去我外公外婆手下。”刑莉好奇,“你们村来知青了?”

穆清点点头,“来了六个,不知道以后还来不来?”

听到这话,云苓皱眉,把刑定北叫来,“是不是有什么政策?”

“知青下乡这个政策一直有,今年政策有些变化,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知青下乡的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动员城里没有工作的知识青年下乡支援建设。”

刑定北小声说,“我感觉知青下乡不再是象征性的政策,后头下乡的知青会越来越多。”

云苓爹娘都是在部队工作,她自己在文化馆上班,她男人还是副市长,她对这些东西很敏锐。

她说,“动员的太激进,只怕要闹出事情来。”

两个大人小声谈话,没把穆清这个小不点放在心里,穆清此刻愣住了。

吃了中午饭,穆清闹着要回家,容文博和刑定北还有事情要谈,就说让他们一家三口先走,他下午自己回去。

穆继东抱起闺女出门,轻轻拍了她一巴掌,“今天怎么了,以前也没见你这样过。”

穆清沉默不语,走到城外,四周都没人了,穆清叫她爹停下来。

“怎么了?”

“我有事情跟你们说。”

穆清组织了一下语言,先说老道士告诉她的预言,又说刚才定北叔叔和云苓阿姨说的话,“我猜测,人祸说的是这个。”

林玉问她,“后头你一直闹着要去白云观是因为这个?”

“嗯,上次我想问清楚,老道士不见我。”

林玉黑脸,“你个死丫头,这么大的事情你不跟我和你爸说?你这么小的一个人发愁有什么用?”

一想到闺女这几个月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气的林玉狠狠给她一巴掌,“小孩儿碰到事情要告诉大人,知不知道?”

穆清小手捂住屁股,眼眶包着泪花儿,乖乖地点头。

她经常忘了这辈子自己还是小孩儿,碰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告诉爹娘,而是自己想解决办法。

穆继东和林玉也慌,这个时候两人第一反应,现在就去白云观。

“来得及,咱们走快一点,天黑之前肯定能回来。就算赶不及,清清那里有手电筒。”

“那咱们赶紧走。”

穆继东背上闺女,一家三口一个劲儿地往白云观赶,三点半左右到了白云观,林玉赶紧去敲门。

开门的还是那个年轻的男人,上次见他穿着普通的麻布衬衣,这次他穿着道袍。

“我们找李道长。”

“你们来迟了,我师父上个月仙逝了。”

穆清不信,“葬在哪儿?”

他看了穆清一眼,“也罢,我师父因为你了了心愿,无疾而终。你既然来了,去给我师父上炷香吧。”

一家三口跟着他去白云观后山,那一片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立着墓碑,最前面几排的墓碑上,写的全部都是第三十六代弟子。

最边上有一个新鲜的坟头,上面也写的是第三十六代弟子,李清风!

穆清默默地给他上了一炷香,拜了拜!

走的时候,穆继东跟他打听,“道长怎么称呼?”

“我姓李,名思勉。”

“李道长啊,您知不知道老道长给我闺女说的那个预言是什么意思?”

“师父修为深厚,我远不及他,他老人家都没说清楚的事情,我就更不知道了。天色不早了,你们请回吧。”

白云观的大门在他们面前关上,这一次,彻底没机会知道那个预言究竟什么时候应验。

在白云观耽误了一会儿,他们下山的时候,走到半路天就黑了。

穆清害怕,总觉得山林里面有东西盯着她,趴在爸爸背上,抱得紧紧的。

“别怕别怕,你和你爸走前头,我走后面给你们打电筒。”

妈妈走在后面,穆清回头,林玉冲她笑,“有爸妈在呢。”

“嗯。”

一家三口摸黑回家,容文博早就回来了。

“你们上哪儿去了?”

“哈哈,下午不是没事儿嘛,我们带着清清去市里玩儿了。”

“玩一趟带一把电筒回来?”

“幸亏买了电筒,要不然我们回来都看不着路。”

容文博轻哼一声,“你们两个也是当爹妈的人了,能不能靠谱点。”

容文博没有追问,扭头回屋睡觉。

穆清晚上不敢一个人睡,林玉把她抱到床上,“今晚上跟我和你爸一起睡。”

“嗯嗯。”

躺在爸妈的被窝里,被爸妈保护着,穆清晚上睡了个好觉,一夜无梦到天亮。

她晚上睡得好,她爹娘却睡不着,一直小声商量着家里的事情到下半夜。

最后夫妻俩得出个结论,闺女猜想的不一定对,毕竟知青下乡和他们这些农村小老百姓没关系,有什么糟心事儿也不可能牵扯到他们。

唯一可能有影响的就是林玉的工作,如果到时候真发生什么事情,工作不要也没关系。

这些年他们家没少赚钱,都存在闺女那儿。在穆家村过日子,就算不省吃俭用,这笔钱也够他们家过好多年好日子。

穆继东说,“只要不是天灾,地里粮食有收成,咱们就饿不死。”

林玉也这样觉得,“既然心头担心,咱们还是该准备一些粮食以防万一。”

“别怕,等过完年,我们带闺女去市里照相,多买些囤着。”

夫妻俩能想到的,可能发生的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没有饭吃。只要能吃饱饭,其他的都好说。

然而,坏事并不会按照大家预计的那样发生,从来都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对于穆继东来说,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在他考虑之中。

都快过年了,他一点都闲不下来,不是去山上打猎挖药材,就是去县里买东西,也不是买什么特别贵的东西,大概就是一块钱能买几个的那种土砂锅。

穆国柱碰到过几次,“你小子干嘛呢,买那么多砂锅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