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那本宫要是有其他建议的话该怎么提呢?”

晴嫣将小册子合上,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梁九功。

梁九功微微一怔,他誊写的时候就已经将内容给看完了,看完皇上洋洋洒洒写的五十条守则,他都觉得额驸已经很惨了,没想到景贵妃还真的有额外要补充的。

“娘娘要是有想法的话,直接在这份折子上接着往下续写就好,这是奴才誊写的,不是皇上的亲笔。”

梁九功指着贵妃娘娘手中的蓝封册子,笑着说道。

“行,那就请梁总管在这里坐着喝杯茶,本宫去去就来!”

“多谢娘娘。”

梁九功点了点头,而后找了离得最近的一把红木雕花椅子坐下后,含笑接过小宫女沏好的铁观音,看到景贵妃已经去小书房了,他也耐心地坐在这里等待着。

没想到这一等就两刻多钟过去了,梁九功喝了一杯茶、两杯茶、三杯茶,等到他将第四杯茶也给喝下肚,看到小宫女又开始拎起青花瓷茶壶给他杯盏中续茶了,梁九功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连连摆手拒绝道:

“别了,别了,杂家已经喝不下了。”

梁九功感觉肚子中盛的全是水,只要他稍稍动一下,就能感觉到里面的水在晃动。

即便景贵妃这里的茶都是上好的名茶,梁九功也觉得自己一口都喝不进了。

他此时肚子有些发胀,坐在椅子上感觉有些不舒服,只好再次站起来双腿并拢、站在地上。

等到他又约莫等了近两刻钟后,梁九功都感觉到身下有汹涌的尿意传来了,他终于再次看到了景贵妃的身影。

“唉,真是对不住让梁总管等了这么久,本宫这边思考边写,写的实在是有些慢了。”

晴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将小册子递给梁九功。

“无妨、无妨,娘娘,奴才手头上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呢,就先告辞了。”

梁九功赶紧伸手将贵妃娘娘递来的小册子揣进怀里,俯身行了个礼后,就立刻夹紧双腿,迈着小碎步转身告退了。

晴嫣看到梁九功离开的姿势与往常有些不太一样,虽然她有些搞不懂,不过想起那些还未处理完的宫务,她就又调转过头回书房了。

原本梁九功还以为自己能够坚持,但没想到他才刚刚迈过正殿大厅的门槛、走下台阶,就觉得自己要憋不住了。

“哎,梁总管您怎么在这儿啊?”

送完胤小禛从南三所回来的张天喜刚刚走进储秀宫门,就看到穿着一身总管太监服的梁九功扶着果树一脸难受地站在前院里,忙走上前拱手作揖打招呼。

“先别说话,快点儿带杂家去恭房!”

梁九功看到张天喜后,立刻朝他低吼道。

“什么?”张天喜有些没听清,又问了一句。

“快点儿!恭房!杂家要憋不住了!”

梁九功头一回觉得自己这么狼狈,看着他说完这句话后,平时看起来还挺机灵的小太监一幅呆呆的样子,就有些气恼地抬起手照着他头顶上的红缨凉帽上拍了一巴掌。

“哦哦!”

“梁总管,您跟奴才过来,来这边。”

回过神来的张天喜忙领着梁九功往后院走。

当他看着梁九功一到恭房门口就急匆匆钻了进去,背对着替他守门的小喜子,不禁抬头看看上方的蓝天白云,心中控制不住地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感觉。

他是有志要成为储秀宫的太监总管,做贵妃娘娘身边的太监第一人的。

因此皇上身边的第一得意人乾清宫总管梁九功,可是暗中被他当成榜样来学习的。

以往这位榜样在他面前都是一幅云淡风轻、不紧不慢、头顶上自带金灿灿光环的稳重模样,他怎么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心目中的“神”竟然会急哄哄地拉着他到处找茅厕,不得不说,此刻小喜子心中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惆怅感。

等到梁九功放完水从恭房中走出来,看到张天喜已经贴心地端了个装水的铜盆,盆边沿上还搭了一块干净的白汗巾。

梁九功笑着将手伸进铜盆中洗了洗手,拿起汗巾擦干后,就伸出右手照着张天喜的肩膀上重重拍了几下,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好小子,有前途!”

“梁总管您真是谬赞了。”张天喜尴尬地冲着他笑了笑。

“杂家记住你啦,好好干!”

梁九功又冲着张天喜勉励了几句,就赶紧匆匆离开了。

张天喜好笑地摇了摇头,将铜盆中的脏水倒进花盆中浇花了,他曾一直以为自己早晚有一天能够凭借才华入了梁总管的眼,没想到竟然会因为这种事情被梁九功记在心里,一时之间他真的是不知道该说点儿啥。

待梁九功出了储秀宫门后,就一路往东走,走进钟粹宫,当面对着荣嫔传达完皇上的口谕,不理会马佳氏霎时间就变得惨白一片的脸色,他就又像是赶趟一样,重新朝着西边的慈宁宫赶去。

等到他绕了一大圈回到乾清宫后,已经是午时末,康熙都用完御膳了。

“如何?竟然用了这么久?”

康熙坐在圈椅上消着食,看到梁九功顶着一脑门的细汗走进来了,有些诧异地询问道。

“回皇上的话,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和贵妃娘娘都觉得皇上的主意十分的妙,而且她两位也有许多想要叮嘱准额驸们的,因此又往上面写了几条守则。”

梁九功乐呵呵地将怀中的两份册子掏出来,恭敬地双手呈递给了康熙。

康熙听到这话,心中倒是来了些兴趣,他忙伸手接过待将两份册子都翻完之后,他不禁感叹地说了一句:“看来,还是女人最懂女人啊。”

他写的五十条守则都是限制额驸不能怎么怎么做。

小赫舍里氏在他后面又续了三十条,尽是些额驸应该对公主怎么怎么样,以及对未来的小世子和小郡主如何尽为人父的责任。

在另一份折子上,太皇太后也在他后面额外续了二十条,则是要求额驸的父母该如何对待公主,特意强调了:公主是君,国礼重于家礼,公主的公婆们绝对不能用民间那套对待儿媳妇的方式,给公主立规矩,暗中搓磨公主。

三个人定下的守则加起来恰好凑成了一百条,康熙趁着梁九功去用膳的功夫,他就又坐到御案前,拿起笔架上的羊毫亲自将两份折子上的内容给誊写到了一份空白圣旨上,最后又用玉玺给盖上了一个大大的戳。

没过多久,内务府就遵从帝王的吩咐将这份圣旨上的一百条守则给一字不漏地雕刻到了两米宽、三米多高、一米多厚的石碑上。

等到蒙古勋贵之家的小公子们被送到京城,住进皇上为他们准备的大宅子中后,一眼就看到了树立在前院中的大石碑。

而且为了能够达到将守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每日清晨上课前,他们都得跟着皇上给他们找来的大儒们排列整齐地站在大石碑前,响亮地诵读一遍这百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