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许长海双手拿着纸,低头又看了一遍。

最顶上写着三个字“公司法”,下面略小的字写着“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部分第一段写的是:“公司为律法拟定之人,故亦可称法人,与之相对,自然诞生者称之为自然人。律法赋予法人独立人格,可拥有独立财产,可凭己身财产承担责任。……出资设立公司的自然人或非法人组织、法人称为股东,股东之责任限于其出资范围。”

这一段有句小小的侧批:本文所称公司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因商业繁荣程度及信息通讯水平暂不列出;非法人组织指合伙等形式,另文详写,暂不赘述。

整篇文章像是规划一个人的一生一般,也详尽规定了法人从生到死,从内到外的种种情况,或许这份纸落在山野之人眼中犹如荒唐笑话,但落在许长海这种水平的人,尤其是治理一方百姓的人眼里,简直可以说是比金子还珍贵。

大齐朝以农为本,从商是贱业,除了不允许科举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限制,若天下商人得知有此等妙法,怕是要欢欣鼓舞之极。而且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心里明白遏制商人是为了什么,但若天下无商,整个大齐也将会是一潭死水,国祚飘摇。

这几年他一直在降低商户的税供,昌乐县也因此比以往更加繁荣,但降到一定程度,似乎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再压低税收会出现缺口,且效果也远不如开始几次降税,他有种预感,若此法能够施行,昌乐县一定会成为汀州最富庶的县城甚至……大齐最富庶的县城。

许长海扪心自问,这样精巧的构建,他想得出来吗?

如今他任期将满,年底就要再次调往其他县城……做了十几年官了,这一刻许长海突然很遗憾,遗憾自己无法亲眼见到任过官的槐荫县、昌乐县无法用上此法,两地的百姓在他走后又不知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更遗憾,自己没有想到这么绝妙的方式。

如果这份假拟的律法真是自己女儿写的,由不得许长海不动摇。

这样一个身具大才之人出自他的家族,后继子孙有人,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只可惜……只可惜……

许长海长叹一声,眼神注视着屋后那个位置。

她要是个男孩该多好。

许长海憋了两三日,实在按捺不住,想叫女儿来问问,可惜正赶上宁知府来昌乐县巡视,他不得不先去接待长官,这一忙就忙了一旬的时间。

自从许清元把许长海气晕过去之后,她一直被锁在屋里,严禁出门。王奶娘和脱雪也都被关在了柴房。

许清元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笔墨全部都整理好,没事就坐在窗前看着天空发呆。

一天、两天、三天,一直过了十几天,她就像最不堪的囚犯一般,被遗忘在一角。难道许长海想关她一辈子?也不知道王奶娘和脱雪怎么样了……

密密麻麻的恐惧慢慢袭上心头,她日夜煎熬,如同被蚁群侵吞蚕食。

她看着送来的饭菜,一点胃口都没有,但还是强逼自己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米饭。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许清元侧头去看,就见许长海穿着官服一步迈进屋内,手上拿着那叠她写的纸,表情带着浓重的审视。

她放下筷子起身行礼,但动作却十分缓慢。

“父亲。”许清元喊道。

许长海并未应声,而是将纸拍在眼前的圆桌上,沉声问:“这是你写的?”

许清元拿过一张看了一眼,发现是之前自己背诵记录下来的一点公司法规定,道:“随手写的,内容不全。”

许长海审视着许清元,就像是从未见过这个人一样。

沉默良久。

“你知道为父这些天去干什么了吗?”许长海自己坐在了女儿对面,问。

“女儿不知。”许清元觉得现在的情况有些奇怪,许长海态度怎么也不该是这样子的,他怎么会如此平静?

她的眼神看向旁边的纸,半垂下了头。

“接待来本县巡视的宁知府,也为了让知府看看为父这些年的治理,将来能够在考评中添上几笔好话。”许长海淡淡地道。

好直白,许清元皱了皱眉,不知道许长海怎么突然跟他说这样的话。

“宁知府要见你。”许长海刻意平静地说。

许清元大吃一惊,睁大眼睛抬头看向许长海,急问:“知府大人为何要见女儿?”

想到一种可能,她又惊又怒,忍不住大声再问:“难道您想让我嫁给知府?为了您的官途?”

不要怪她不冷静,如果许长海真是这个打算,那她什么指望都没有了,冷静又有什么用。

许长海一拍桌子:“你这是跟父亲说话的态度吗?”

不等女儿说话,他接着道:“宁知府是女人,她看了你写的东西,想见你一面问些问题。”

“啊?”许清元愣住,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探究“宁知府要见她”还是“宁知府是个女人”中的哪一件事。

“收拾收拾,明日跟着为父去见宁知府。”许长海扔下这句话,开门走了。

原本守在门口的宋妈见此情形也悄悄从院子里退了出去,许清元的禁闭就这么解除了。

她愣怔片刻,突然拔腿往柴房跑去。

王奶娘和脱雪还算无事,除了有些灰头土脸的,身体倒是没出什么毛病,三人相见,王奶娘哭着对她说:“小姐,经此一回,你就回头吧,再犟你也犟不过大人啊!”

脱雪什么也没说,只是握着许清元的手,等她拿主意。

“我会一直一直走下去,永不回头。”许清元回握住脱雪的手,眼神含光,坚定地道。

次日清晨,马车上。

许长海说着宁知府的一些情况,父女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奇怪,仿佛是两块坚冰却必须要交流。

“宁知府本名宁晗,其父乃是当朝中书令。宁知府从小是公主的伴读,也是昭明九年的探花,如今不过二十六岁,为人沉静、内敛,虽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但你要谨记言谈举止不可失当,答得上来就答,答不上来如是说便是。”许长海叮嘱。

今年是昭明十五年,也就是说宁晗二十岁便考中了探花,真是少年英才。

算了算时间,许清元有点不解:“父亲,为何宁知府未进翰林院?”

翰林院是皇帝看上的储备人才待的地方,典型的品阶低身分高,只要任命翰林院出来的人,那起始官职就不可能小,而一般来说殿试钦定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要先入翰林院呆几年的,却不知为何这宁晗如此不同。

许长海沉默了,许清元也没敢多问。

不久到达宁晗现在的下处,两人被下人领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