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3页)

盛父跟盛母也没有非要揪着盛玉珠说话,让盛玉珠早些睡觉,什么活儿也不用盛玉珠干……嗯,在下乡之前,的确也如此。

盛玉珠没有推辞,上了楼,可能是之前睡了一觉,没有之前那么困了,突然,有些想念陆屿了。

记得自己临行前说好要给陆屿写信的,盛玉珠坐在了书桌前,给陆屿写了第一封信,从自己上车再到回家的信,盛玉珠写信一点儿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收敛跟害羞,直白而炽热的跟陆屿说,想他了。

写完之后,又把这封信给放了起来,等明儿去邮局给陆屿寄过去。

盛父看着在那儿哭泣的盛母,满脸的无奈,“孩子回来不就好了吗?怎么还哭呢?”

“我是哭我们家玉珠吃了那么多苦,呜呜,都怪黎家那群混账,真是一群垃圾!”玉珠比以前看起来懂事多了,呜呜,肯定是在乡下被蹉跎了。

“对,都怪他们,他们现在也不好过了,不是吗?”盛父当然也生气啊,但他气的是自己,若是自己当年没有让黎家那小子离自家玉珠那么近,肯定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盛玉珠不知道盛父跟盛母两人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争执担心,写了信之后,又好像有些累了,躺下去,没多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

起来的时候,盛玉珠就看到了她妈妈已经在做早餐了,心里感慨了一声,贤妻良母不过如此,又想起了陆屿,发现自己好不合格哦。

“妈妈,早上好!”盛玉珠轻快的打了个招呼,想说需不需要我帮忙……然而话到嘴边盛玉珠又突然想起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哦,她不会!

盛父跟盛母因为等自家女儿回来,拖了好久,他们得回实验室工作了。

“玉珠,我跟你爸爸可能没空陪你了,不过,你放心,等你开学那天,爸爸妈妈一定会陪你去清华的!”盛母有些叹气,本来想陪着孩子多几天。

“难道晚上还要睡在实验室吗?”盛玉珠惊讶,原来科研人员这么惨的吗?如此高强度工作……盛玉珠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盛母的脑袋,看看她的发际线有没有很高。

“呵呵,玉珠倒也有理,晚上会回来。”盛母以为盛玉珠刚回来,需要父母陪伴,笑了笑,提醒道,“你也可以去找你以前的同学玩。”

盛玉珠没对这句话有其他反应,而是说起了别的事儿,“我今天想去供销社逛逛,买些东西。”

顺便去给陆屿寄信,本来盛玉珠还想给陆屿买点东西的,看了看眼前辛苦工作的父母,沉默了下后,询问盛母,“妈妈,有没有什么……可以赚钱的翻译工作?就是翻译文本,我也可以的。”

盛玉珠的问话,使得盛母诧异的看了过去,“赚钱?玉珠缺钱了?跟妈妈说,妈妈这儿有呢!妈妈的工资都没花。”

说着,就要给盛玉珠掏钱。

吓得盛玉珠赶紧摆手,“不不不,妈妈,我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而且,爸爸跟妈妈工作很辛苦了,我也长大了,想自己独立。”

盛玉珠不想做个伸手党,如果有能力养活自己的话……哦,主要是不想给人买个礼物还要问家里人要钱,她已经成年了,该学会自我独立了。

首先,要从经济上自我独立,找工作的问题,可以求助一下父母。

“很好,玉珠有这个想法,我们该支持,爸爸有个朋友的杂志社正需要跟翻译英语文献,好好努力!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盛父在盛母正准备说话时,就首先开口了,肯定了盛玉珠的这个想法。

盛母想说什么,就被盛父用手摁住了,打断了她的话,在那儿夸着盛玉珠。

等到盛玉珠乐呵呵出门时,盛母才瞪向了盛父,“你干什么啊?女儿才刚考上大学,你以为她能翻译得来吗?”

“孩子需要成长,现在有了拼搏奋斗的心,我们当父母的,怎么可以泼冷水呢?”盛父摇头,并立马行动去找自己朋友。

孩子翻译得比较慢没关系,就当做是练习咯。

“对了,我有个朋友在广播电台那边工作,听说要开辟了个英语角什么的,不过没什么人去,到时候我可以推荐玉珠去。”盛母倒是想起了什么,随口应了句,不过,也得玉珠上了大学,学到知识后再说。

此时,出了门的盛玉珠可不知道盛父与盛母两人的想法,第一时间就去了供销社,之前盛父与盛母寄的钱还有,没用光呢。

首都的供销社跟小乡镇里的供销社就是不一样,种类繁多,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些大件贵重物品都有,成衣也有,还不少洋范儿的。

“你好,盛……玉珠同志。”身后,传来了一个男子迟疑的声音。

盛玉珠下意识转过头,看到一个似乎有些眼熟的男人,长得彬彬有礼,穿着一身白衬衣。

只是,盛玉珠觉得他眼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了。

“许久不见,还记得我吗?梨河镇,胡文彦。”男人温润的笑着,似乎明白盛玉珠将自己给忘了,淡淡的笑了声,提醒着道。

一说起梨河镇,盛玉珠好像又想起了什么,恍然大悟,礼貌的笑着回应,“原来是你啊,好久不见,你这是……回城了?考上大学了?”

胡文彦?这个名字跟这个人略微熟悉,但是盛玉珠一向不将陌生人放在心上,更何况之前在邮局时,根本就没将注意力放在胡文彦身上,一心斗黎承榆跟江果儿两人。

“是呢,不过看盛玉珠同志这么有闲情逸致,想必也考上大学回城了吧?”胡文彦语气和善,并没有因为盛玉珠的态度而有所不满。

“嗯。”盛玉珠点头,有些不太想交谈,她忙着呢。

不好意思的看了眼胡文彦,“抱歉,我还得买些东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