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婚前(二)

京城四面水陆城门共计十八座, 每日都有无数客商往来,因繁华太过,人文风貌又与别处不同,初来乍到的难免两眼一抹黑。

久而久之, 便衍生出一种职业, 咨客。

咨客多为本地人, 对各处场所了如指掌,专为外来人指路、办事。还有那等更精细的, 每日搜集了城内外各项新鲜事, 四处贩卖与人听。

却说城北有个咨客姓白,因早年落魄, 状若乞丐, 人戏称白花子。后因脸皮厚且能说会道, 咨客渐渐做出名堂,每日总能有个三二百文进账, 竟日益发迹,又换了新衣裳, 人也白胖,体面了不说, 还娶了一房媳妇,正经过起日子来。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五, 朝廷都要挂印放假了, 白花子也不大有干劲,找了处墙根儿蹲下,半眯着眼睛晒太阳。

墙角阴影处堆着未化的积雪, 是旧雪, 表面微微结了冰, 有些冰晶颗粒感,偶尔阳光照下来时,呈现出水晶般的光泽。

正好有个外地商人照例来京城贩货,一进城门就瞧见了白花子,当即过去,顺手往他身上丢了一把大钱,笑道:“偏你倒清闲,墙头老猫怕不是都没你自在!且与我们说说这大半年内城里有什么新奇事?”

白花子一骨碌爬起来,一边划拉铜板一边笑嘻嘻道:“新奇事?京城内外哪天没有几十件?这倒叫我从何说起?”

来人便与他的伴当们哄笑起来。

同来的伙计们饿得咕咕叫,顾不上许多,“头儿,稀罕事稍后再听不迟,倒是兄弟们赶了一整日路,端的又累又饿,还是先找地方住下,饱饱吃一顿是正经。”

那商人笑道:“一个个皮糙肉厚,耽搁一时半刻哪里就饿死了?倒是先给家里人捎个信儿要紧。”

又见旁边正好有个书生打扮的长衫,袖着双手,眼前一个小桌,俨然便是代写书信的,便上前行了一礼,“先生有礼,今日可还动一动尊宝么?”

京城藏龙卧虎,保不齐擦肩而过的穷书生便是有功名的老爷们,这商人走南闯北颇多见识,故而不敢怠慢。

孟晖才刚送走一波人,正闭目假寐,听了这话就笑道:“可是要写书信,请坐吧。”

那商人坐了,一面听白花子和伴当们喋喋不休,一边带些恭敬地请孟晖写信,偶尔还扭头插一嘴。

“……皇上他老人家大发神威,一口气捉了好些贪官污吏,哎呦呦,你们来晚了,竟没瞧见当日抄家的模样,那些个金银珠宝就不用说了,当真搬山填海一般……又有沉得压断抬杆的金锭子,那么老大一坨……”

白花子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比划出来的金锭个头,叫伙计们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乖乖,有那么大?!”

白花子老大肯定地点头,“老大了!”

或许当初看见的并没有这么大,可随着说的次数越多,那金锭的体积也随之膨胀。

没准儿等过几年再回忆此事,还得长个儿。

众伙计们就都倒吸凉气。

真不愧是京城的贪官啊,贪金子都弄这么大的!

有人就忍不住畅想起来,若自己能弄那么一块,不,或许不用一块,就只要一个角儿,一辈子也就吃喝不愁啦!

旁边有人插了一嘴,“也不算晚,听说那才是头一拨儿,后头且还有的看呢!等转过年来,说不得也要砍一批脑袋!那才叫稀罕!”

那请孟晖代写家书的商人一听,也有些入神。

孟晖一心二用,下笔如飞,听着他们半真半假的吹嘘,既叹又笑。

寻常百姓只顾听热闹,却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险象环生,稍不留神便是万劫不复。

“好了,旁边就有送信的,若着急,单人独程,快得很,只是贵些。若不着急,等凑十日一并发出,费用均摊,就能便宜些,只是慢。”

那商人奉上润笔,闻言连连点头,“晓得晓得,多谢先生提醒。”

说着,便去那边交付信件。

眼见快到午时,孟晖也有些饿了,便要收摊。

那边伙计们已经按捺不住,嚷嚷着要吃饭,白花子一听,拍手笑道:“这倒是问着了!你们这小一年没来,不晓得城里变了许多,现今若说吃饭哪里去,最时兴的便是师家好味了!可巧那掌柜的过几日要成亲,内城的酒楼和外城的自助食肆都打八折,就是你若花一百文,只需付八十文,实惠的不得了,这几日大家都去吃……”

听见熟悉的名号,孟晖收拾摊子的动作一顿,不由跟着笑了。

她到底是成功了。

说到成亲,月初师雁行和柴擒虎就送了帖子来。

他这两年日子虽好过些,可若想采买衬得上那两位的名贵贺礼,仍有些捉襟见肘,索性另辟蹊径,托人去寻些个孤本,想来也有些眉目了。

那商人一行一听,果然欢喜,又问有什么菜。

白花子笑道:“若问这个,当真愁煞我,那师家好味酒楼自不必说,一溜儿水牌上百道菜品糕点,俱都是外头难见的精致菜肴。更别提什么蛋挞、蛋糕的,如今最时兴的便是飘雪蛋糕,就连硕亲王他老人家也隔三差五就打发人去买呢!

咱们也没见过,也没吃过,实在想不出吃的玩意儿如何下雪……可既然那些达官显贵都争着抢着买,必然是极好的。

便是那自助,一天连汤带饭三十道,七天一换,便是你日日去顿顿去,都未必吃得过来呢!”

因又想起一回事,“你们不是爱吃鱼?又嫌京城人不会吃鱼,如今有福气啦,那师家好味颇擅做鱼,什么清蒸红烧、鱼丸鱼糕,没准儿也不比你们老家差呢!”

且不说一干伙计早被白花子丢出来的一连串名目勾得晕头转向,口水四溢,那商人原本只有五分兴致,此时一听有好鱼吃,便涨到八分。

他是福建沿海人,带人下海捞珍珠为生,从小便是吃鱼的,如今一路北上卖珠,难免思念家乡饮食。

奈何内地多河鱼,刺多,泥腥味重,他们很吃不惯。

之前好容易在京城找到一家有家乡风味的菜馆,如获至宝,不曾想因生意很不好,一来一去间,竟关门不干了!

“既如此,你就带我们去那什么师家好味!”

南海珍珠个大浑圆,光彩夺目,有好珠子不愁卖,虽辛苦些,赚得也多,故而舍得花钱。

那边孟晖将小桌和板凳整理成一个担子,一抬头,就见众珍珠商人跟着白花子往师家好味的方向去了。

他不禁笑了一回,挑起担子,溜达达往雇主家走。

如今的雇主甚是厚待他,不光包吃包住包四季衣裳,还单独为他辟了个小院子,朝街开门,自成一片天地,出入很是便宜。

孟晖才进门,就有人来说:“孟先生,方才有人来传话,说是您托他寻的书找到两本,劳您亲自过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