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被迫妥协(第3/3页)

而依照李卫东对于日本大企业的了解,像是微波炉生产线外迁这种事情,西芝电器大概要许久才能做出决策。

日本人的办事效率其实并不高,但是他们在执行方面却非常的出色,一旦给予日本人规定的流程,那么他们会一丝不苟的去执行,即便是有捷径,也不会去走。

日本有很多企业管理工具,被全世界所学习,但仔细去分析这些管理工具,会发现所有的管理工具,起内核都是SOP,也就是标准作业程序。

这种标准作业程序有助于执行,但是却对于决策却没有任何的帮助。

曾经有人调侃,全日本效率最底下的地方就是国会。无论什么事情,一旦进入到日本国会进行决策时,那就会进入到漫长的等待期。

然而日本的国会里,却聚集了日本最精英的一群人,这样一群精英凑在一起,需要最慢的时间才能做出决策,这也算是日本的一大特点。

这种善于执行而不善于决策的文化,也深入到了日本企业当中。

曾经财阀直接掌控企业的时代,还没有这种决策困难的情况,当时的日本企业还是很有决策能力的。

二战结束后,日本财阀逐渐退居幕后,日本企业的决策能力也开始慢慢的退化,特别是当标准作业程序普及以后,日本企业的决策者,就开始按照标准作业程序来解决问题。

标准作业当中,首先是要确定问题,然后站在不同部门、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跟问题相关的人士接触,搜集资料后研究问题,确保可以完全理解问题,然后才开始进入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理论上说,这种标准作业程序来解决问题,是很严谨的。然而一道道程序执行下来,效率却变得低下起来。

比如发现地面太滑,中国人的话大概会直接竖起一个“小心地滑”的牌子,提醒路过的人。

而日本人则要去研究一下地板是由什么材质做成的,哪个方向走更容易滑倒,男士对于地面太滑有什么感受,女士对于地面太滑有什么感受,万一有人滑倒后是头先触地还是屁股先触地,要不要送医院,要不要赔偿等等。

一系列全都研究完毕后,最后决定竖起一个“小心地滑”的牌子,提醒路过的人。

这就是日本的决策模式,完全按照标准作业,虽然很严谨,但是却极度缺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