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追加五个亿(第2/3页)

……

散会后,张嘉钢怀揣着满心的郁闷,返回了办公室。

之前向市场的商户集资,就是无功而返,如今向企业集资,又是白忙活一场,照这个情况,批发商城恐怕是建不成了。

就在此时,秘书敲门进来:“领导,小狗电器的厂长李卫东,想要见您。”

“小狗电器的李卫东?今天来开会的也有他吧!”张嘉钢想了想,隐约记得在开会的时候,李卫东好像是一言不发。

别的企业好歹掏个一两万块钱,应付一下自己,可李卫东连应付都懒得应付,压根就是一分钱都没掏。

“刚才开会的时候,这个李卫东一毛不拔,现在来找我干什么!”张嘉钢开口说道,像是在喃喃自语,也像是在问秘书。

秘书则开口答道:“李厂长,找您是想谈一谈建批发商城的事情。”

张嘉钢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请李厂长进来吧。”

不一会儿,李卫东被请到了张嘉钢大办公室,两人分宾主落座,简单的客套了几句后,张嘉钢开口问道:“李厂长,听说你想跟我谈谈建批发商城的事情?”

李卫东点了点头:“张书记,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了,我觉得这个批发商城是绝对值得兴建的,所以我打算投资。”

“哦?”听说李卫东愿意投资,张嘉钢顿时来了兴趣。

然而张嘉钢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又担心李卫东也跟之前那些企业一样,只是象征性的出几万块钱。

“不过就算是李卫东肯出个几百万,也远远不够啊,这个项目可是需要五千万的资金,几百万的话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过有人肯出钱,总是好事情。最起码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作用,说不定能带动其他企业进行投资。”

于是张嘉钢开口问道:“李厂长,你打算给这个项目投多少钱?”

“你们还缺多少钱。”李卫东开口问。

“这个嘛,缺口还是比较大的。”张嘉钢没好意思说缺五千万。

李卫东却开口问道;“张书记,据我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建材的价格可是一直在上涨,兴建批发市场的话,五千万够么?”

“五千万应该差不多吧!毕竟咱们青河市也有生产建材的企业,跟他们好好谈一谈的话,应该能给个折扣价。”张嘉钢开口答道。

李卫东却摇了摇头:“张书记,我倒是觉得,五千万根本不够。”

“李厂长,我也就不瞒你了,现在我们连五千万都凑不齐。”张嘉钢很诚实的回答道。

“凑?”李卫东呵呵一笑,接着说道:“不用凑,这五千万,我可以全掏!”

张嘉钢顿时一惊:“什么?李厂长,我没听错吧,你是说你愿意出五千万?”

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另外我还打算在追加一部分资金。”

“追加多少?”张嘉钢里面问道。

李卫东则伸出了五根手指。

“你还要再追加五百万的投资?”张嘉钢一脸信息的问。

“不止!”李卫东笑着摇了摇头。

张嘉钢又看了看李卫东伸出来的五根手指,接着问道:“李厂长,你该不会是要再追加五千万吧!那样的话就是一个亿了。如果有一个亿的话,我们可以建一个跟义乌小商品城一样大的批发商城了。”

李卫东则微微一笑,开口答道:“不是五千万,我打算再追加到五个亿!”

“五个亿!”张嘉钢顿时呆在了当场。

……

李卫东之所以要投资建批发商城,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

几个月前,李卫东清点了一下自己手中各个企业的财务情况。

首先是装载机厂,得益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各地都在大兴土木,装载机的销量也很不错,基本是生产出来都能卖出去。

然而装载机厂搬迁到工业园区的新厂房,却花了一大笔钱,而且研发挖掘机和叉车,也需要很多投入,所以总的来说,装载机赚的钱,全都又投入到了装载机厂的生产和研发当中,李卫东也没有从中赚到现钱,只是多挣了一份固定资产而已。

富康农机厂的效益也是挺不错的,但是资金回笼的速度却有些慢。

卖给农民的农用车,要等农业部的农机补贴到账才能回笼资金。环卫车的生意则是跟各地政府部门做的,虽然不至于欠款,但结账的速度总是比较拖沓。至于农用车的后桥总成,属于薄利多销,赚不到大钱。

而且农机厂也搬迁到了工业园区,这同样一大笔花费,再加上科研方面的投入,总的来说农机厂虽然赚到钱了,但钱都还在路上,没有到账。

至于驾校,盈利能力也是相当不错,学车的人天天爆满,报名以后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有机会摸上方向盘,学费也是收的飞起。但是由于开办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还没有回本。

小狗电器则是李卫东最赚钱的产业。

给外国公司做代工,能赚一笔美元,还能享受到出口退税的政策。两千块钱一台的微波炉,在当时绝对是暴利产品。

而最赚钱的,却是按摩座椅。

九十年代的保健产品市场,想不赚钱都难!那些卖红糖水口服液的,都能积攒下几十亿的身价,李卫东的按摩座椅好歹是正儿八经有保健功效的产品,自然也能赚到不少钱。

特别是带金销售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以后,医院成立销售按摩座椅的重要渠道,钞票就源源不断的飞来。

陆光明靠着一个华北地区的市场,小试牛刀就拿到了上百万的提成,而且这还是整个销售团队分成以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老板的李卫东赚了多少钱。

而接下来,陆光明还要开拓全国的市场,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按摩座椅的销量会几何倍的增长,李卫东的收益也会几何倍的增加。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卫东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钱太多了!

没有人会嫌钱多,但是在中国,钱存进银行吃利息,都跑不过通货膨胀,更何况是在九十年代。

以1994年的消费水平,手里有个十万八万都能退休享受生活了,然而在三十年后,十万块钱在三线城市,都未必能买得起一间厕所。

所以手里攥着现金,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钱在贬值,如果想要跑赢通货膨胀的话,就必须要将钱投资出去。

李卫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他发现手里钱太多的时候,便打算拿去投资。

一时之间,李卫东还真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当时毕竟还是1994年,股市尚不规范,房价也没有进入飞速增长时期,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投资都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