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第2/2页)

这个时代的飞利浦,在家电领域正处于全方位发展的状态,电冰箱、电视机等传统家电,面包机、榨汁机等厨房电器,吸尘器、吹风机等清洁家电,音响,家庭影院等影音家电,全都在飞利浦的业务范围。

与之相比,飞利浦的剃须刀业务,就显得不能那么重要了,剃须刀的营首占比,在庞大的家电业务当中,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提到飞利浦这个品牌,中国消费者十有八九会想到剃须刀,而且很多人只会想到剃须刀。

那是因为飞利浦在中国市场上,主要产品就是剃须刀,飞利浦其他的产品并没有投放到中国市场上。

像是飞利浦的咖啡机,在欧美国家卖的很好,可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所以飞利浦自然不会在中国卖咖啡机。

再比飞利浦的音响设备,品质也非常的好,在欧美国家属于性价比极高的产品。然而对于九十年代中国人而言,音响这东西还是一种奢侈品,大多数人是不会购买的。

在飞利浦看来,中国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并不是一个大市场,因为中国人的收入还是太低了,中国人买不起昂贵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只能投放一些廉价的、低利润产品。

与之相比,欧美国家的人则要有钱的多,他们买得起飞利浦的高端产品,飞利浦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中国卖100台入门级的HQ30剃须刀,还不如在德国卖一台高端音响挣得多!

既然如此,费力当然是要将重点放在欧洲。

因为嫌利润少,从而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可不再少数,然而等他们再想回来,可就难比登天了。

而面对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欧美国家的品牌的确是不怎么接地气。

欧美文化本来就充斥着殖民和掠夺的因素,所以欧美的品牌,更善于进行商品的倾销,而不是培养市场。

而中国的文化当中,更强调的是自给自足、自力更生。

一边是想要倾销商品,一边是想要自给自足,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欧美品牌在中国与遭遇到水土不服,他们会发现,他们在中东、在非洲、在东南亚所使用的策略,到了中国完全不管用。

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人,会乐呵呵的购买欧美运过去的昂贵商品,然而中国人却整天琢磨着,我该用什么办法,给自己也造一个!

大多数的欧美企业来到中国,只是想倾销自己的商品,而不想在中国扎根,最终全都黯淡离场。

相反的,那些愿意扎根中国的企业,愿意将供应链搬到中国,也愿意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最终全都赚的盆满钵满。

……

李卫东望着剃须刀的销售报表,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这个月的销量比上个月提升了四成,老钟,干得好啊!咱们现在的销量,已经达到飞利浦的一半了吧!”李卫东开口称赞道。

“李董,咱们现在的销量,已经快追上飞利浦了!因为飞利浦的销量下降了接近一半,都被咱们给吃掉了!”钟叶茂开口说道。

李卫东心中暗道,营销大师不愧是营销大师,一出手便吃掉了飞利浦一半的市场。

钟叶茂则接续说道:“飞利浦也尝试降价,但是打价格战的话,他们哪是我们的对手!他们降,我们也跟着降,所以他们的降价根本就没有效果。

不过我们降价,也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毕竟剃须刀才刚上市,马上就降价了,最早购买剃须刀的那些客户,心中肯定会有些不满的。”

李卫东点了点头,无论什么商品,刚一买就降价,这的确是很令人糟心的,得亏这是剃须刀,要是卖房子的话,敢降价的话,售楼处肯定会被砸。

钟叶茂则接续说道;“所以我给那些已经买了剃须刀的客户一些补偿。本来是打算补偿他们一套刀片呢,后来一打听,刀片还挺贵,随后就改为补偿他们二十节五号干电池。

咱们的剃须刀,两节干电池能用40分钟,二十节电池就是400分钟,差不多够用一年的了。”

“电机耗电这方面,咱们还是不如飞利浦的。飞利浦的HQ30剃须刀,两节电池能用60分钟。”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

“是啊,飞利浦的技术,的确比咱们强很多。他们有充电的机型,还能水洗。虽说水洗这功能,用处其实不大,还不如拔下刀头抖一抖,可充电的功能,还是很实在的。”钟叶茂开口说道。

“小微家电使用充电电池,是未来的趋势,不过这方面,咱们国家还是落后的。”李卫东想了想,接着说道;“等过几天,我去一趟南方,特区那边应该有能生产充电电池的企业了。

另外你那边也要盯紧了飞利浦,他们这种世界顶级的大企业,底蕴深厚的很,说不定会拿出什么跨时代的新产品,直接个整个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

飞利浦剃须刀的市场不断的被小狗蚕食,然而飞利浦却没有丝毫的动作,任由小狗剃须刀一步步的霸占国内的剃须刀市场。

这让李卫东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飞利浦会马上就行反击,可最终飞利浦却是来了个爱答不理。

李卫东可猜不到,飞利浦的业务太庞大了,他们压根就看不上中国的剃须刀市场,在欧美国家卖咖啡机和音响,可比在中国卖剃须刀香多了!

然而对小狗电器而言,剃须刀业务才刚刚起步,要想继续走下去,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后续研发。

李卫东从博朗引进的,只有双头剃须刀技术,这虽然可以帮助小狗剃在短时间内抢占一些市场,但并不足以让小狗进行后续的扩张。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就必须要拿出更优秀的产品。

而李卫东首先要解决,就是充电电池的问题。

于是李卫东来到了特区深圳。

1995年,一家只有二十多人的小企业,刚刚在这里诞生。

而十年之后,这家企业却成长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