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决战时刻

陈永华开着那辆崭新的桑塔纳,走在富康工程的厂区里。众人看到这辆车,纷纷给陈永华让开了道路。

“这是陈博士的车吧!”

“崭新的桑塔纳,肯定是陈博士的。”

“才来了一个月,就给配上崭新的桑塔纳了!”

“废话,也不看看人家是谁,港岛知名大学的博士呢,听说比北大清华的博士都厉害呢!”

“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对于普通人而言,考上个本科已经是光宗耀祖了,能够达到陈永华这种水平,真的跟文曲星下凡差不多。

停好车后,陈永华走进了办公楼,一路走下去,所有人都一脸恭敬的给陈永华打招呼。

中国历来都尊重有学问的人,一个博士头衔,足以让陈永华得到大熊猫级别的待遇。

陈永华很享受这种被人高高捧起的感觉,想想刚出狱时如同过街老鼠般的生活,陈永华顿时觉得,自己失去的尊严又回来了!

陈永华走进实验室,那十几个大学生早就有已经到了,见到陈永华进来,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来。

“陈老师!”

“陈老师!早!”

普通人大概不知道港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的含金量,只知道博士是很厉害的。

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是很清楚,港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意味着什么。

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他们当年读大学时的教授,在专业方面都比不上陈永华。

国内的大学在学术方面,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是要逊色许多的,清北那种级别的高校还稍微好一些,普通高校的教授拿到国际上去,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放在国内,这些大学生也都是天之骄子,去哪个单位工作,身上都是带着一股子谁都不服的傲气。

然而在富康工程的研发部,没有一个大学生能嚣张的起来,有陈永华在这里坐镇,就算他们的导师来了,也得老老实实的盘着卧着。

陈永华笑着冲众人点了点头,然后走向了自己的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门前,却看到有个人已经坐在里面了,陈永华微微一愣,心说谁这么大早就在找自己,仔细一看正是李卫东。

陈永华走进房内,开口问道:“董事长,你找我有事?”

李卫东点了点头:“此前技术处主要有两个研发项目,一个是压路机,另一个就是叉车。现场压路机已经做出来了,所以过来找你,讨论一下研发叉车的事情。”

“我看过技术处之前提供的资料,他们对于叉车的研发进度,还不如压路机呢!”陈永华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李卫东无奈的叹了口气:“我以前只是觉得技术处能力匮乏,但自从你来了之后,我愈发觉得,技术处那帮人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一句话算算是捧了陈永华一把,陈永华顿时觉得心中美滋滋的。

随后陈永华接着说道:“我之前所看到的资料,我们研发方向是三吨以内的小型叉车?为什么不做荷载大一些的,比如八吨以内的叉车,应该是现在市场上需求最大的种类。”

“不做大叉车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我们研发的能力不足,恐怕做不出来八吨的大叉车。二来就是市场的原因……”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八吨的叉车,国内的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像是江淮、中联、徐工等几个老牌的工程机械企业都生产叉车,除此之外还有几家专做叉车企业,比如龙工、合力,技术也都很不错。

跟这些基础成熟的企业相比,我们的产品如果没有优势的话,贸然进入到这个市场,会被同行绞杀,所以我才决定另辟蹊径,从三吨以下的小型叉车入手。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投资了一个批发商城,未来还会有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我希望将这种小型叉车,可以作为仓储叉车使用。我打算从仓储叉车这方面打开市场。”

“批发市场主要是批发什么商品的?”陈永华开口问。

“第一阶段是纺织品批发商城,就是卖衣服、床单、毛巾之类的东西,后面还会向皮革、鞋帽、箱包方向发展,我的计划是形成一个小商品批发商城。”李卫东开口答道。

陈永华想了想,开口说道:“纺织品和小商品,重量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一般仓储叉车的话,1.5吨的荷载应该就够了。

以内燃机动力,1.5吨的荷载研发起来没有丝毫难度!而且采取更小的荷载,还可以减少噪音、省油,以及增加稳定性。

不过嘛,如果真的要将叉车,作为未来产品的发展的一个方向,还是建议,应该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

有了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话,以后做八吨以内的中型叉车,甚至三十吨以上的重型叉车,都能用得上。”

“负荷液压传感系统,那可是高科技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其实也谈不上是高科技,就技术而言,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技术,实际上已经成熟了,日本的工程机械企业,也已经将这套系统用到新款的工程机械上。”陈永华开口答道。

对于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李卫东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条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是用得到液压的地方,就会有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用武之地。

放在后世的话,负荷液压传感只能算是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标配技术,甚至很多不太知名的小组装厂,都拥有这套技术。

然而在1996年的中国,负荷液压传感系统还算是一种高科技。

中国是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研究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有关于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论文,也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菜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国内的有关期刊上。其中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应用方面的。

如果是国际级别的学者,看到当时中国有关于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论文,肯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十几年前。

因为这套负荷液压传感系统技术,早就被日本的工程机械企业用在了产品上,比如大名鼎鼎的小松制作,就是比较广泛应用负荷液压传感系统的企业。

一种技术,外国企业都已经卖出几万十几万台的产品了,中国的大学却还在讨论这种技术的原理是什么,该如何应用,这也凸显了在工程机械的领域,中国真的要比世界落后太多。

李卫东知道,陈永华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想要踏踏实实的做产品,是应该去研发负荷液压传感系统这种技术。

一旦研发成功的话,不光是可以用在叉车的液压系统上,像是挖掘机、装载机的液压,也可以使用这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