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世间福祸之转换

杜教授在北边接到珍卿的电报, 赶忙请假动身直接南下江平。

他在火车上拿着一张照片看,是他少年时与母妹影的合照。他们的娘景氏是个柔弱又顽强的妇人,可一个人身上承受得太多, 终局就变成一个苦命的女人。照完这张合照没有多久,娘就开始卧床不起, 最后干脆病死了。

杜教授摸摸照片上的少女, 红珠小时候很是天真明媚, 虽然杜太爷作为父亲很失职, 但红珠算是无忧无虑地长大。现在却不知变化成什么模样——原来她还活着, 他以为妹妹早跟娘在一起了。

五年前他回国后在平京执教,珍卿他三表叔写信提到过红珠,说东桥镇的商贩在江平看见过红珠, 可红珠对珍卿他祖父恨意太深,对那同乡的糖贩子撂下狠话,她宁愿当个千人骑的xx, 宁愿当个人人作贱的小老婆, 也不愿意给珍卿她祖父当闺女, 更不愿意他死后给他焚纸上香,还把好心帮忙的同镇糖贩子轰赶走。后来红珠跟一个盐商走了。以后珍卿她祖父大约不想找她了。

杜教授得知妹妹的下落, 重重托情寻找妹妹许久, 才晓得红珠那盐商丈夫一死,大婆跟儿子把她打个半死, 叫她瘸着腿在街上要饭, 后来就再也没人见过她, 杜教授获得的调查结果是, 当地不只一个人曾经看见, 红珠掉进河里以后再没爬起来。

杜教授虽然活得痴痴惘惘, 没有尽早履行兄长的职责。但毕竟对妹妹很有感情,每每想起此事就痛苦自责,既不能面对自己,也不能面对亡母,他鲜少跟他人提起这件事。那一时期他与谢董事长新婚,偏偏老婆怀两个孩子都未生下来,他自己心烦意乱,就没想过再给老婆多添烦扰。没想与妹妹竟不是天人永隔。

红珠饱经江湖风霜,想来必是性情大变,人虽然找到了,但今后如何安置还是得与老婆商量。杜教授思来想去在海宁下车,到谢公馆握着妻子的手说:“谢公馆的举动叫人关注。如果我们行事不慎,恐怕又要致你名声受累。”谢董事长宽慰丈夫:“既非母亲、女儿,又非妻子的女人,一定是一个糟糕社会的产物,并不是个人本身的原罪。我相信浩云办事是周全的。”

如是杜教授继续动身南下江平。

——————————————————————

红姑在江平又休养一阵子,眼见珍卿开学日子越来越近,给红姑正骨的手术开始提上日程。红姑还是不愿意接受西医治疗,坚持用一名叫“正骨张”的本地大夫。

红姑这腿伤已耽误四五年,珍卿倒不是信不过传统正骨术,只是觉得应该更加谨慎。

阿成打听过那位正骨张,此人先后娶过两个老婆,原配老婆生了个病歪歪的儿子,一辈子没出来做过事,这儿子又给正骨张生了个病秧秧的孙子。后一个老婆生了一个闺女,后老伴和女儿倒是身体倍儿棒,就是女儿守寡后一直住在娘家,还有一对外孙外孙跟女,这么一大家子全指着正骨张养活。

本地人对“正骨张”的评价两极分化。此人的正骨手艺是有口皆碑,没有异议,但他给人看病却只认钱不讲情,在坊间没落下好议论也是真的。徐家老太太也说正骨张手艺不错,她说徐家人一有骨伤一律找他,就是上个月徐老太太闹腰疼,就叫正骨张来过几趟。三哥也见过“正骨张”的手段,叫珍卿顺应红姑心意就好。

给红姑断骨重接的那一天,珍卿和三哥一起在外头等。那正骨张先熬了汤药给红姑喝,喝完汤药治疗过程就开始。房间里的细小动静听不清,后来听见一声女人的惨叫,把人吓了一跳,然后就是细细碎碎的shēn吟。

当正骨张镇定稳当地走出,他的短布衫汗得透透湿。他取了纸笔写好药方,交代家属内服药到他那捡药自煎,外敷药每三天他亲自过来换。

两下里钱款交付清楚,之前看着很寡言的正骨张,好奇地问珍卿:“小姐是红姑的侄女?”珍卿笑着答他“无可奉告。”

珍卿看正骨张的神态,觉得他似乎红姑是旧相识。

这红姑说起来也是自相矛盾,来江平的时候头脸围得严实,住进徐家躲进房间就不出门,生怕别人认出来她。却找个认识的正骨大夫,看样子还晓得她的底细,红姑这时似乎又不怕人认出她来。

这种没法堂而皇之告诉人的感觉,对红姑和珍卿来说都是鲜明的。

就算在文明开化的后世,一个家里有女性亲戚做了性工作者,谈起来也是没有脸面的事,何况是新旧交替、群魔乱舞的民国。就算珍卿本身不太在意,杜太爷和杜教授还是土著啊,他们的周围很多人都是在旧礼教熏陶下长大的。

断骨重新接好之后,红姑的脸霜白霜白的,嘴唇一点血色都没有,后来她还发起高烧一直昏睡。叫正骨张过来瞧一瞧,这人倒是一点不慌张,给红姑配三付药喝了两天,红姑发烧症状总算下去了,不过倒比从前更加黄瘦,苦相得像一片黄纸。

珍卿也说不上多心疼,就是很奇怪:“姑姑何必这么着急正骨?大夫说你失于保养,血气不营,该养些时日再动手术。这么仓促落下后遗症怎么办?

红姑卡白的嘴唇嚅动着,虚弱恍惚地冲珍卿笑着:“囡囡还不明白,把一个人上下捶个稀巴烂,不是把人放到干净的大房子,把他装巴装巴就好了,我这一阵子心乱得很,实在无法可想。身子骨受一场罪,像在热火地狱地滚一遭,心里倒好像平静了。”

珍卿点点头不评价,告诉她:“我还有一个多礼拜开学,姑姑,你想好住在哪里吗?宅子佣人一办停当,我们马上要赶回海宁。”

红姑以一种奇异的神情,打理她血缘上的侄女。这小姑娘看似世故又愿意讲感情,讲着感情有时候又不远不近,这小囡囡的做派她竟看不懂。红姑不答反问:“囡囡,正骨张认得我,又认得这处宅子,他要是嘴上不把好门,会让你跟你未婚夫名誉受损,你想过这一节吗?”

珍卿想一想坦诚地说:“既然认下你这个姑姑,名誉受损是早晚的事,你找了熟人来此治病,不过是早点捅破窗户纸。姑姑,时代不一样了,名誉有瑕,做官的未必会丢官,做生意的未必会蚀本。保守的乡村我不敢保证,但是在文明开化的大城市里,有个沦落红尘的姑姑,一个姑娘未必就嫁不出去。“

红姑又奇异地审视珍卿,然后阖上眼静静地呼吸。她脸上的笑意像是模糊的萎花:-

“囡囡,也不妨告诉你。我正当红时想过上岸,看正骨张这个人能做不响,以为可堪托负,不料他其实外头热里边冷,不响地娶了点心铺子的小姐,叫我成了大大的笑柄。虽然他娶了良家妇女,我偏偏勾得他常来往,还故意叫他娘子晓得,他那原配娘子是生生气死的。后来我落魄了,腿断了想叫他医一医,他只管发狠不理我。如今是只认得钱了……放心吧,囡囡,他有一家子人要养活,眼里心里只有挣钱,不干己事不开口,他不会乱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