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三人驾车慢出游

听四姐谈起阮小檀的风月闲闻, 珍卿心情略感复杂,三哥这时看完珍卿文稿,也过来和珍卿一起倚靠着沙发, 听她们女孩间的议论。珍卿自然也不喜欢阮小檀,但不愿四姐在看待阮小檀时, 以无知女子的嫉妒心理误导自己, 便坦率地表达她的意见:

“公允地讲, 阮小檀不能算风流女人, 与那些艳名在外的女郎相比, 她有家世教养,有智识口才。矫情自饰,引人注目, 本身算不得什么罪行。当年浮浪子弟为追求她,在培英校外引致那么大的车祸,还连累无辜之人枉死, 我也觉得她行事该更谨慎。但说到底, 虽然源头在阮那里, 却并无证据责她唆使别人干坏事,没证据不能给她定罪, 也不好当面责难。我们跟她在国内就合不来, 那就各人过各人的。何必在她身上浪费感情?”

四姐绷着脸忍耐半天,还是恼怒地问珍卿:“你到底站在哪一拨的?”

三哥若无其事地起身, 在餐厅厨房收拾一会, 又端来一个大果盘子对四姐说:“今天刚买的杨桃, 你尝尝如何?”四姐随意插起一块吃, 惊讶地说:“好吃, 我从前倒不吃它。”珍卿也拿起一块吃, 四姐就翻着眼睛瞪她

珍卿知道她还介意她不向着她说话,便叹息着解释道:

“四姐,阮小檀何至于叫你挂心?世人谁也不是傻子,至少培英的同学都晓得她不好结交。我在美国康大遇到姚铃儿,听说察丽原来也在法国,阮小檀比察丽晚来,来后常与察丽一道上学,后来察丽无端消失了,就是因为察家倒台她没了用项,可阮小檀根本不管察丽,由着她不知流落到何处去了。这事虽在欧洲发生,美国的老同学多数都知道。

“姚铃儿在美国逢同学就讲,阮小檀为在培英独占鳌头,但凡有谁稍稍掠了她的风头,她就指使人教训人家(当然,珍卿认为姚铃儿夸大其辞,阮小檀是个多聪明的人,未必会愚蠢到把话说到明路,多半是惺惺作态,暗示别人替她出头),姚铃儿承认被阮耍得团团转,可她的损失不过是转学,最惨的还是察丽、察奇兄妹,还有炸弹炸死的连小波,都是在培英的连环车祸后陆续遭了祸事……

“欧美的中国留学界联通着,大家的底细早晚会露出来。阮小檀就算是白骨精,在女同学那已露出骨相,不至于如何。而被蒙在鼓里的男青年们,哼!四姐,我说句你不爱听的,不拘男人女人,能像蝴蝶一样,日日穿花而过,还片叶不沾身的,那也是她辛苦修成的本事,别人技不如人只好加紧修炼。至于迷恋穿花蝴蝶的男子,追上蝴蝶被耍弄一通也,追不上跌断骨头也罢,也是人生免不了的修行!“

三哥讶异地看着珍卿,见她惫懒地歪在沙发上,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人生至理。三哥奇妙的心理感受,让他不由看着珍卿发笑。

四姐又克制着顿住片刻,愁烦又愤怒地说:“她自管在家卖弄风情,偏偏招惹到我的豆腐坊。我是可怜豆腐坊那些傻子,都是勤学自力的穷学生。原来,国内官费虽然时来时不来,总算还有的来,现在干脆长久不来,磨豆腐做苦工的一点辛苦钱,特意买一身衣裳皮鞋,去赴阮小檀的沙龙会,不消一日就把钱踢蹬光了,转过头倒跑来找我借。还把阮小檀视作什么巫山神女,也不打量自己是不是襄王,偏我说什么他们也不信,蠢得要死啦!”

珍卿不由莞尔失笑,三哥也是无奈得很,四姐虽说是脱胎换骨,一生气这张嘴还是厉害得不得了,若她像刚才那种态度说阮小檀,慕少艾的男青年不信也是自然。

话说回来,以四姐的性情要寻夫婿,还是得寻个喜欢她的性格,并且有耐心与包容心的人。

中午,三个人煮的意大利面,随便拌了点水果沙拉佐菜。午睡后三人又结伴去卢浮宫游览,珍卿计划继续临摹西洋名画,现阶段虽在假期,还是一有空就去多看,力求以后临摹时能做到胸有成竹。

四姐疑惑珍卿观察的意义,临摹时现场观察岂不更便利,现在观看能记住多少细节呢?大幅名画的要素细节那么多,跟服装设计恐怕不一样吧。

关于这个问题,珍卿没兴趣长篇大论地讲学术,直接讲了一个画家故事:

“德国著名的画家门采尔,以现实主义手法速写普通人著称。有一次他在一个广场散步,看着穿梭的人流忽然来了灵感,就对人群喊说,门采尔要求大家停留五分钟,他就在几分钟内默写了这个群像画面。他迅速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源于他惊人的记忆力、感受力和娴熟的技能。慕先生总要求我们多训练眼睛、手和大脑,只有长期不懈的训练和积累,才能造就瞬间的灵感迸发,所以画画前的认真观察,还是平常的速写训练,都是美术生的基本功。”四姐听了似有所悟,说她也能迅速捕捉时髦衣裳的特征,算不算基本功小有所成。

谈论着一些美术上的趣事,三个人说说笑笑地回了家。

没想到,汤女士过来说了一件事,说有个西洋人组成的东方学会,会员多是富有学术声誉、地位也崇高的人物,日常聚在一处研读中国的典籍,讨论中国的哲学、历史等。这帮人也是汤女士这位交际家的相识,特意请她荐个能讲中国历史和哲学的人。

此刻,汤女士热情洋溢地跟珍卿说:

“五妹妹,我一下就想到你,你会四五门子外国语,沟通上就绝无障碍,且你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部,以你满肚子的学识见地,休说给他们做个教师,就是给他们当祖师爷我看也使得。”

四姐拍着手说这是大好事,例来是他们中国人万里求学,现在反过来是西洋人求教,此事不论传回国内还是流于后世,都将是一桩国际美谈。四姐撺掇珍卿接下这桩差事。

珍卿虽然有心宣扬中国文化,但欧洲大陆的天气太热了,这正是不宜劳累的季节。而她在美国积累的健康隐患,最近还在认真调理之中,三哥也不愿意她本末倒置,一有名利之身寻上门,就奋不顾身地参与进去。

但也不欲欺骗汤女士这位新朋友,把在假期间修养身心的意思告诉她。四姐这时的说法挺有意思,说别人一请就去确实也掉价,等去欧洲玩一趟再叫他们请,洋弟子要请中国老师也得有点三顾茅庐的诚意才好。

珍卿没有明确地答应下来,前两年在美国累得总生病,让她想起幼年与汤药为伍的日子,她由此惕然警觉,她其实也是寻常的血肉之躯,想做的事再多,也必得照管好身体这个本钱。

过了数日,珍卿和三哥的旅游签证都办下来,他们三个又准备开车漫游欧洲大陆了。

在巴黎待了一个多礼拜,他们又兴致勃勃地装点行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