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调动(第2/2页)

粪很臭,树叶发酵后也很臭。

许多上课的农夫没有种过地,观测此法之后便有许多问题,诸如:

“这样堆肥之后收成真的能提高吗?”

“我们以后去农庄上工,一年要堆几次这样的肥?”

“收成增多能增多多少呢?”

关键的人问出了关键的最后一个问题,授课的农夫一板一眼回答了如上问题,并告诉围观群众:“若在平原地区,堆肥得当,一年可种春、冬两季小麦,亩产2到3石,完全不是问题。”

众人听完:??

一年两熟,亩产3石,你怕不是在骗我?!

“这怎么可能?!”众所周知,要是能种出这么多粮食,还上山打什么猎?

有的猎户脸上露出惊疑,认为教课的人在瞎说,但教课的人脸色自然,因为亲眼见过,所以他分外镇定,“这没什么不可能的。知府说了,我们百理,本就是种植圣地。”

人对于没有亲眼见过的、仿若天书奇谈一眼的消息,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

不过陈延也没想过一次上课就按头让这些人承认,他只是需要一些嘴,把这些消息传至民间而已。

因为民风淳朴、此地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前期铺开的一切都十分顺利,于是,就在这样的风雪之中,陈延偕同妻女,在百理府度过了自己南下的第二个年。

在橙红的火光中,他与茵茵守夜,望着苍茫的夜色和皎洁的月光,许下了新一年的愿望。

而这一年,百理府各处百姓,也逐渐感觉到了生活的潜移默化。

新的工坊、新的工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咬着牙送去书塾的孩子们,府衙里时不时会传来的新策,以及各地村落新设的副里正……

好像没有大的变化,但微妙之处的便利,却有了许多,让人桌上多了一道肉菜,让人的目光里,多了一分明天的期待。

-

深山之内。

百理境内连绵的山脉之中,藏匿了本府约1/4的人口,他们曾因宗教、礼仪等各种原因,进入山中,后来发现在山内的生活不比山下差。

不必交税,不必担忧几年换一次的知府大人,安心地过着自己偏居一隅的生活。

偶尔下山,跟山下的亲人们换一些生活必须的物品,日子也挺滋润。

“不过,我们要一直待在山上吗,阿爹?”一个围着虎毛围脖的少年问一旁的老人。

“不知道。”那人声音有些沙哑粗粝,身上肌肉鼓鼓的,手里拿着柴塞入火堆之中,“上山容易下山难,山下的日子也苦……”

他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上的山了,反正山上的生活挺好的,下山的时机?

男人想:“我们若要请罪下山,至少也要山下的日子比山上好,能过下去了。再就是那些官让,才有机会。”

一需要时机,二需要人与台阶。

“等着吧虎头,别心急,下去也就那么回事。”

“阿爹你说的也是。”那名为虎头的少年想起山下表哥的样子,“打不到猎物也是饿肚子,山下也没什么好的。”

山洞与火光驱散了这个冬日的寒凉,但在山里,毕竟潮湿,男子于此地还好,女子……

男人目光悠远望着雾气与雨幕外黑黝黝的地方,道:“等明年春到了,虎头去山下多换些好东西,你也该讨个老婆了。”

少年人谈及此,总易霞飞双颊,虎头也不例外。

他清澈的目里映着热烈的火把,不禁想着:我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