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高志远的信徒之一 是黎家的佃户,巧合了(第2/2页)

于是,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微青县所在的丘安府以及位于丘安府-河西府之间的周阳府设下抗蝗防线。

之前盛鸿下诏,让丘安府与周阳府的知府好好修水泥路,如今这两府的水泥路修的差不多了。

修好之后,微青县与河西府之间来往就方便多了。

而且,今年年底,大运河就能修到微青县,虽然不知道何时能通航,但他有几万亩田地在丘安府,因此,黎谷收到消息之后,亲自领着黎东夫妇——

之前庄丰收郑屠户一行人回村时,将黎东夫妇带了回去,因为黎东夫妇在盛京生活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是离家近些更舒心,所以他们夫妇回了平城,等将来微青县需要人手了,他们夫妇去那边试试水,若是不能适应,那再回平城或者是回盛京。

另外,黎谷还带上了赵满仓,然后一行人前往了微青县。

在当地地方官的帮助下,黎谷几个人很快就把他放在丘安府的五万亩耕地、微青县的两万亩耕地选好了,也已经找好了佃户租种。

但现在黎谷没有回平城,黎东夫妇太年轻,赵满仓与他又不是直系亲属,黎谷怕这三人镇不住场子,因此一直留在微青县,准备等明年开春了再回平城。

既然黎谷一直在那边,反正微青县迟早都要开鸭货铺子、炸鸡铺子,那还不如现在开起来。

因此,他此时给黎谷写信,是想让丘安府的农人养殖鸡鸭。

丘安府与东山省接壤,丘安府的鸡鸭防线能不能抗蝗,听天由命吧。他实在是没有好的主意了。

把信写了一半,黎刀来了。

黎刀是例行向他汇报高志远的动态的。

高志远还没有从边城回来,不过,高志远给了信封的信徒之一李祖根,今日去城外的分馆那边卖棉花了。

黎刀知晓高志远所写之信的内容,自然对手中有信的那几个信徒十分上心。

去年李祖根佃了黎家的田地,他第一时间报给了黎荞。

今年李祖根的大儿子、二儿子进了学馆分馆,他也及时让黎荞知晓此事。

今日李祖根又有新动态,他立马来向黎荞汇报。

“知道了,继续盯着他们,下去吧。”黎荞听后神色并没有什么波动。

这种巧合,不是他有意为之。

他没有干涉什么。

李祖根虽是高志远的信徒,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贫农,家境困难,他不至于为难李祖根。

顺其自然。

至于高志远,他没让黎刀几个跟去边城,所以他不知道高志远在边城都干了啥。但以高志远的能耐,肯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若真有风浪,盛鸿早就接到奏报了。

现在盛鸿对边城很是重视,事事都要过问。

今年冷的早,胡人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今日盛鸿特意向边城调派了人手,好加强边城的防御。

现在边城固若金汤,六皇子也没有上前线的意思,高志远应是在边城呆不久。

黎刀下去之后,黎荞很快将信写完,折好,塞入信封,然后他交给黎满,让黎满明日在他上班之后去皇家物流那边寄个快件。

正事忙完,黎荞回了正房那边,房间里热乎乎的,进去之后,他先脱了身上的披风,然后进了内室。

两个小家伙正坐在炕上玩九连环,见他进来了,异口同声的喊了声爹爹,等他响亮的应了之后,这才继续低头去玩手里的玩具。

陶竹则是坐在他的小书桌前看账本。

“信写完啦?”陶竹扭头看向他。

“是。你账算的如何了?”

黎荞走过去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身子与陶竹紧挨着,他一手圈着陶竹的腰,一手撑着桌子去瞧陶竹跟前的账本。

“快算完了。这个月的支出比上个月要多一些。”

陶竹道。

多出来的这点儿,主要是在收购棉花以及善堂学馆、分馆那边。

收购棉花就不说了,肯定要支出银子。

两个学馆的支出之所以增加,是因为这两个学馆的学生,目前做龙骨水车已经无比熟练了。熟练度上升了,那成品就多了。

做一个龙骨水车,工钱是五百文,还有相关的原料支出,这些钱加一起对于黎家庞大的家产而言不算什么,但和上个月的支出比起来,的确增加了点儿。

黎荞听完陶竹的话,立马道:“这是好事。这么多龙骨水车,盛京的百姓若是用不完,那就送给暨北省的农人。”

他家在暨北省有九万亩耕地呢。

“我也这么想的,这是好事。”

陶竹点了点头。

随后,想起今日明悉来了,他扭头看向黎荞:“明悉尝了咱家的藕粉,赞不绝口,他说北湖省盛产莲藕,若是咱家人手的多,可以去那边做藕粉。明家尽力协助咱们。这么一来,不仅咱们能得了银子,那边的百姓也能增加点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