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盛鸿的第三道题目 六皇子的好战之心

沈画捐的那些物件不是绸缎就是绫罗的, 连棉布的都没有,陶竹依照从前的习惯,能卖的, 那就卖掉,换成价格低廉的棉布衣物。

黎荞陶竹的这一行径,的确有人觉得他们夫夫傻。

也有人觉得他们夫夫挣那么多银子,他们就该自掏腰包救助普通百姓。

但也有人如同沈画那般,将家中用不着的、不喜欢的御寒衣物收拾出来一些, 用车子拉着,运到善堂去。

七皇子、大皇子就是如此, 身为皇子, 哪怕穿不了,但每次换季也要做上十几套、几十套新衣,在他们府上, 只穿了一次、几次的衣服几乎堆成山了。

如今他们把这些衣物收拾了出来, 一股脑捐到善堂去。

对此,六皇子觉得夸张了。

因为天气太冷, 盛鸿取消了早朝,谁若是有事,直接递折子即可。

但黎荞每日照常上班。

因为他还担负着分拣折子的活儿。

几位大学士最年轻的周正业周大人都五十多岁了, 盛鸿舍不得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冒着酷寒早起, 于是, 这活计全落黎荞一人身上了。

黎荞苦哈哈的每日裹得跟熊一般,半夜就起床, 等入了宫, 先去广安殿干活, 然后再去求贤殿干活。

盛鸿自觉上了年纪, 也该和几位内阁大学士一般多歇息。

于是他这几日都是天亮了之后,然后才慢吞吞的前往求贤殿处理政务。

这么冷的天,按理说折子应该不多,但实际上,折子和平日里差不多。

连续三年气温很低,这已经引起不少官员的重视了。

若明年气温还是这样,怎么办?

有官员提出,明年应该号召农人大量种植棉花,甭管是卖掉还是自用,那都是有益的。

而且,连续低温可能会冻坏庄稼,造成粮食减产,这可是大大大大大事。

这些奏折,黎荞总结出来呈给了盛鸿。

盛鸿随意翻阅了几本,叹着气看向了黎荞:“多种棉花?那其他粮食怎么办?农人精力有限、田地也有限啊。”

“更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低温再持续下去,可能棉花、粮食一个都保不住。”

黎荞:“……”

他沉默。

可不是。

多种棉花,这四个字可不只是动动嘴巴的事儿。

殿内气氛沉闷,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小太监的通禀声:

六皇子求见。

六皇子很快进来,他身上裹着厚厚的紫貂皮披风,脸颊也被寒风吹的有些红。

他先是给盛鸿行礼,等盛鸿叫起之后,他先是瞥了眼一旁立着的黎荞,而后才又看向盛鸿。

“父皇,儿子听说最近朝臣都在为酷寒献策,儿子也有一策,想说给父皇听听。”

“什么办法?”盛鸿闻言立马来了兴致,好奇的盯着自己这位六儿子。

“南下。”

六皇子开门见山,甚是直接:“胡人受不住酷寒,因而挥刀南下进犯咱们大盛。”

“胡人彪悍,又被逼上绝路,咱们大盛的精兵得付出鲜血和生命才能将他们击退。”

“儿子觉得,与其和胡人死拼,不如咱大盛也南下,大盛之南那些小国,根本扛不住咱们大盛精兵的铁蹄。这些小国没有冬季,定不会遭受酷寒之苦。”

黎荞:“……”

他没说话,他抬眼悄悄打量盛鸿。

盛鸿眉头已经皱的能夹死蚊子了:“煦儿,你的意思是咱们大盛放弃北边的国土,整体南迁?”

“若年年冬季都如这几日一般寒冷,那咱们与其苦耗在这里,不如去开拓新的疆土。”

六皇子没有直接点头应是,但也差不离了。

盛鸿盯着六皇子看了片刻,问道:“你是不是早对南边那几个小国起心思了?”

“也不算是。这不是咱大盛百姓正在遭受酷寒之苦吗?逼的黎大人又是收购棉花又是收购旧衣物的,甚至大哥和七弟也将用不着的旧衣物收拾出来送去了善堂。”

“天潢贵胄,何以至此?”

六皇子说着,又瞥了黎荞一眼,视线里和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赞同:“黎大人这样,会惯的百姓习惯性向朝廷伸手的。”

黎荞:“……”

他看向了六皇子。

而六皇子已经收回视线,重新看向盛鸿:“况且,整个大盛底层那么多百姓呢,别说是黎大人一人之力了,就是朝廷开了国库,那也顾不周全。”

“与其苦哈哈连皇子都收拾家底了,不如让百姓迁移到温暖、适居的地方去,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天爷不给人活路,咱们得自寻生路,您说是不是?”

“不是。”

盛鸿缓缓摇头,否决的很干脆:“这不是动动嘴巴的事儿,这需要将士去拼命。”

“南国多瘴疠,还有山脉相阻,将士们水土不服还要翻山越岭,穿过高山密林,代价太大,不值当。”

“更远一些隔着海的小国,咱们的将士不善水战,远离国土,粮草补给困难。”

“煦儿,你这想法虽好,但太冒进了。”

黎荞在一旁听着,不由暗暗点头。

可不是,东南亚这边不是山脉高原就是隔着海峡,上辈子时老祖宗们没将那边打下来,肯定是收益不如付出的代价大。

六皇子这提议有些理想化了。

“可倘若明年也是这般低温,那该如何是好?”六皇子立马问道:“况且,低温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反应,咱们面临的不只是低温这一项困境。”

“若明年还是低温,那自然是朝廷、达官贵人、富人,朝百姓伸出援助之手。而百姓,也多多忍耐。”

“不能因为天气严寒,就丢下几十年的基业跑路。”

“天潢贵胄怎么了?没有底层的百姓,如何衬托出天潢贵胄的高贵?”

“若世间只有天潢贵胄,那天潢贵胄贵给谁看?贵给朕看?还是贵给黎爱卿看?”

盛鸿说着,眉头又皱了起来,最后一句的语气,也有一丢丢严厉。

“当然不是。儿子自是知道底层百姓的重要,他们每年交不少赋税呢,佃农更是还得交租子。没有这些人,谁给咱们种庄稼、织锦衣?”

“儿子就是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别跟宠溺孙子似的宠溺出毛病来。”

“再者,南下也的确是不错的出路,衣冠南渡,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六皇子不觉得自己有错,治国不能死板嘛。

“衣冠南渡,这个南说到底还在咱们大盛境内,可你此时所提到的南,与咱大盛隔着高山、隔着大海,这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盛鸿还是摇头,在这个问题上,没得商量。

“与其南下,不如早早着手应对严寒,你也说了,低温会带来不少影响,小七去年就在盛京城外开挖河流沟渠,善堂学馆也准备了大量的水车,明年,小七和黎爱卿能让盛京地区的庄稼不受干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