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间(10)

◎带徒弟◎

翌日。

昨夜又是暴雨, 街道湿淋淋的,像一条没拧的毛巾,四处都是积水;空气潮得人心发闷。人们不由抱怨:往年的五月可不是这样, 今年是怎么了,天这样怪, 怎么司天监也没有出来解释一下?这反常的暴雨,对农作物也很坏。

这样烦闷的天气里,人们也更多是闷头做着自己的事。一个个都烦躁着,被自己生活里的琐事搞得火气上涌, 没心情往别的地方多看一眼。

卖豆花的推车摆在一边, 一上午都生意寥寥。

云乘月站在边上,从天不亮时的满怀期待, 一直等到现在的强颜欢笑,站得腿都有点酸。她腰间挂着一只钱袋,期间数了无数次, 数来数去也还是只有三十五文。

甜豆花七文钱一碗, 三十五文意味着她们只卖出去了五碗。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她怅然地扶着招牌。这是一面黄色的小旗,上面是她特意写的几个字:甜豆花,七文一碗。一笔一画非常端正,唯恐别人看不明白。

“为什么卖不出去呢……”

十三岁的丁舒锦在一旁笔直地站着,像一颗小树苗。她也正苦恼,喃喃地自问着,并向云乘月投来了目光。

“云前辈,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吗?”她非常困惑, 也非常渴求答案。

被这样的目光盯着, 云乘月非常惭愧。她昨天还信心满满, 结果现在就被现实打了一巴掌。她叹气道:“我也不是很清楚, 做生意可真难。是我们的定价太高了么?”

“呵呵,原来云道友也知道?”

旁边的庄夜幸灾乐祸地笑了一声。他倒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凳子上,闲闲道:“这甜豆花又不是什么难得的东西,满大街多少小店都有?人家卖三文钱一碗,偏偏你们要卖七文钱,贵了一倍不止。”

云乘月倒不是那种在乎面子的人。她“啊”了一声,皱眉道:“可我看过,其他店里的豆花用料不如我们好,加的佐料也不如我们丰富,成本更低,当然可以更便宜。”

丁舒锦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庄夜暗中翻了个白眼,心道这小姑娘竟还成了个云乘月的小跟班。他也懒得理她,便直言道:“吃这个的本来就不是什么有钱人,哪个要多花四文钱吃个添头,这不是冤大头吗。”

“怎么就冤大头了……”

别看豆花简单,但她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不说赚多少,至少不能亏本卖吧?云乘月本能地有些不服气。但她自己也知道,她们成本高是因为人少、工具少、销量少,这是她们自己经营的问题,哪能反过来怪人家嫌贵。

丁舒锦也明白,有点无措。她虽然是小商贩的女儿,可从小被爱惜着长大,从没接触过生意上的事,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书本纸面上,现在面对一个实打实摆在眼前的难题,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云前辈,我们怎么办?”她问。

“嗯……”云乘月思来想去,下定决心,“我们吆喝一下试试!”

“吆喝?”丁舒锦傻了,“我,我不会吆喝……”

“……其实我也不太会。但万事开头难,摸着石头过河也是过。”

云乘月嘴上说得硬气,其实心里也发虚。吆喝?听过,可从没想过自己要亲自上。具体该怎么说,她得好好想想。

她踌躇了一会儿,才试探着开口。

“卖甜豆花啦……佐料丰富的甜豆花!七文一碗保证值得!”

她开口了,旁边丁舒锦也深吸一口气。她面皮薄得多,此时已经连耳朵都红了,但这是自家的难题,怎么能全甩给云前辈?

“卖、卖甜豆花!虽然要七文钱一碗,但很值这个钱!”

两人一开口,倒是引来不少侧目。不过大家都只好奇地看了一眼,便漠不关心地走开了。

吆喝来吆喝去,只卖出了一碗,还是一对带小孩路过的父母,因小孩子闹着要吃,才不得已买了一碗。小孩吃得开心,父母们就抱怨她们豆花卖得贵,赚黑心钱。两人不好回嘴,就只能耐心听着。

好嘛,七文是赚到了,可这实在是受气赚来的。

铜板“叮当”落袋,客人也走远。云乘月不觉垮了表情,苦笑道:“真是自己赚钱才知道不容易,现在我觉得老板娘真厉害,竟然能凭自己开店。”

丁舒锦使劲点头,心有戚戚:“是啊,是啊,原来阿娘这样能干!

一旁的庄夜看了半天,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站起来,大步走到推车前。

“哪有你们这样搞的。照这么下去,我那三成收益未免也太少了!”他不耐烦地说,“让一让,我来。”

说着,庄夜直接舀出一碗豆花,再撒上蜂蜜、熬好的绿豆沙,再缀上几粒干桂花和山楂颗粒,还掏出一袋碎薄荷叶,随手加了进去。

云乘月惊讶:“咦,你哪儿来的薄荷叶?”

庄夜翻个白眼:“就知道你们两个书呆子不可能做得好生意!”

“呃……”

无法反驳。

庄夜扭开脸。

“甜豆花,卖甜豆花嘞——”

响亮的、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带着悠长的尾音飘散开。只一句,就引得很多人驻足看来。

再看庄夜,他哪儿还有平常那副凶恶阴郁的表情。此时的他满面笑容,真可谓阳光灿烂,热情友善极了。

“客官来尝尝,我们家的甜豆花保管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您瞧瞧您看看,这么丰富的佐料您见过么?蜂蜜绿豆沙桂花山楂,再来些薄荷——清凉舒爽,这闷热的天气多适合哪!”

庄夜的声音和平时说话的大不相同。那是一种介于说话和吟唱之间的音调,朗朗上口,听着就清晰明快,好像拿着清清凉凉的薄荷糖珠,一粒粒地往人心里扔。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

“豆花新鲜吗?”

“新鲜,怎么不新鲜!今早现磨的,天不亮就起来做啦!”庄夜的笑容满得快溢出来,谁见了不被那真诚打动,“您问问,多香!”

客人迟疑道:“可你们这一碗七文,也太贵了!”

“贵是贵,可这不是为了让大家吃上真正新鲜、美味的甜豆花吗!您数数这都多少料了,其他店哪儿敢像我们一样撒!”庄夜做出痛心的样子,“不瞒您说,再降低价钱,我们可就亏得不敢再做啦!”

“噢……真这么好?那行,来一碗试试。”

有人带头给了钱,就会产生从众效应。其实七文钱多么?也不是很多。平平常常买个零食不怎么值,可若是买个新鲜热闹,那也不算贵。

类似对话重复几轮下来,木桶里装的豆花开始飞速消耗。

正好又赶上中午饭点,四面出来觅食的人多了,抬眼一看这里扎着堆地买吃的,哪里忍得住好奇?老百姓自来爱凑热闹,爱从众尝鲜,立即就小跑着上来,唯恐自己落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