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分饰两角

◎若有疑问,隔帘询我便是。◎

“哗啦———”

羽翅振动的声响后,一只雪白的鸽子落在了窗台上。这只鸽子咕咕地叫了几声,惊醒了窗后浅眠的人。

那人已至中年,续着一把美髯,眉目间依稀可见曾经的俊朗,生得一副慈和威严的模样。

他从鸽子的腿上取下一个小小的信筒,将里面的纸条展开,看完后,纸条被重新捻成小卷,随意地抛到了砚台里的墨汁中,墨汁顷刻间便将小卷上的字迹糊成一团。

他抚了抚鸽子的羽毛,将它塞到了早已准备好的笼子中,温驯的鸽子开始啄食起食槽中的鸽粮,他就这样看着鸽子吃完,然后渐渐打起盹。

“代巡使要是也有这么听话就好了……”他微微笑起来,“少年人啊……总归是年轻气盛。”

“大人———大人!刘大人!”

屋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呼声。

他皱了皱眉,上前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惶急不安的下属:“大人!陛下下旨了!昌黎郡的事马上瞒不住了啊!”

“急什么?”他抚了抚自己的右手腕,浑不在意的模样,“不过是区区代巡使,又不是陛下亲至。”

“疫民已经近万了!死了三千有余———一旦生疫,是一村村、一镇镇地出事,只要一查户籍便知!”他的属下焦急道,“十室九空,这要如何交代啊!”

“宗族枝叶繁茂,人数不少,叫成年的男子与宗族分家,重立户籍,然后各宗混合,搬入那些空了的村子里去。”他不急不缓地吩咐,“你们做户籍时,该含混的地方仔细些。”

“我们纵然造假又能如何?”他的属下吓得脸色煞白,初冬之际,头上滚落豆大的汗珠,“刘大人,您别忘了燕京那边是有户籍存档的!”

“燕京的存档?”刘蘅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三年前,户部存放户籍的地方有老鼠啃断了蜡烛,烧了几架子文书,共计四个郡,合二十八个县,昌黎郡的户籍也不幸被烧了个干净。”

他的属下只觉一阵眩晕:“……三年前那次,不是补上了吗?”

“三年前,韩国犯边,作为燕国与它接壤的昌黎郡,第一要务便是率军抵抗,户籍这种事情自然要往后延。”他道,“每次要上交户籍时,总是会遇到天灾人祸,这种种巧合,我又能怎么办?”

……巧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巧合?

他的属下心里阵阵发寒,不敢再做声,只道:“那我、我们便着手去准备了。”

刘蘅点头:“去吧。”

在属下告退后,他用火折子点燃了案几上的蜡烛,然后从书架上一个格子里取出了几本书———这个格子是一个夹层格。

他敲了敲夹层的右下角,整块夹板突然向下倾倒,露出了里面一张薄薄的信纸,他将信纸取出来,细细抚过信纸上的褶皱,良久,忽然叹了一口气。

———信纸被人动过了。

在燕京与他合作的那些人果然急了,可调换他藏起来的名单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又不止藏了这一处。

刘蘅将信纸放到烛火之上,任凭火舌将它吞噬殆尽,火光倒映在他的眼睛里,显得他的神色有种别样的、令人恐怖的意味。

“大人!大人———”

门外是略带急促的敲门声。

刘蘅抬头,漫不经心地想———自从那位新皇帝派出代巡使的消息传开后,他这里就一天比一天热闹。

“这次又是何事?”他道。

终于见他开门的另一个下属惶恐地回答:“您的宗族找上门来了!”

……他的宗族?他的宗族不是在雒县吗?

一念及此,刘蘅觉得自己的手腕好似又剧烈地疼痛起来。

“他们也敢上门?”刘蘅怒极反笑,“他们也有胆上门?”

他一甩袖子:“让他等着!”

祝凌带着大量的人马,脚程并不算快,昌黎郡晚去一日情况便坏上一份,祝凌也不想在路上耽误太多的时间,便决定将人分成两批,一批白天驱车赶路,另一批晚上接替,这样日夜兼程也需十日。

出行第二天,祝凌就开始搞事了。每隔一个时辰,她便会叫一名御医到自己的车厢里去。于是车队的众人便围观了一场奇景———有的御医满脸傲气地进去,失魂落魄地出来;有的御医愁眉紧锁着进去,兴高采烈地出来;有的御医满脸疑惑地进去,一脸匪夷所思地出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对里面的情况心生好奇,宛如百爪挠心。

午间暂时休息,埋锅造饭之时,被祝凌约谈过的几位御医便在营地里那些大夫身边转悠了,时不时还提两个问题。例如某种药草的药性如何、哪两种药材放在一起可以治疗风寒、哪几种药材药性相冲?

这些问题是随机点人回答的,被提问的大夫有人可以很快地反应过来,有人却结结巴巴说不上话。暂时还没被约谈的几位御医在一旁有些摸不着头脑,其中一个喊住了同僚: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

被喊住的御医露出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笑容:“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发问的御医:“……?”

被提问的那些大夫和没被约谈的御医一样不清楚情况,但有些聪明的大夫已经意识到了这可能是难的的机遇,不仅答得又快又好,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抢答,果然,表现的最出彩的几个不仅被问了名字,还得到了一句“不错”的赞许。

在御医考察大夫的时候,祝凌捧着水囊咕嘟咕嘟地喝水,她的嗓子快冒烟了。

小白云在她的意识空间里给她加油鼓气:

【已经约谈三个了,进度条30%!努努力!今明两天就可以谈完了!】

祝凌:“……”

这日子也太难过了。

“使君———”忽然有人凑到祝凌身边,声音里带着些许讨好,“已经午时了,那位先生当真不下来吃些东西吗?要不我给他端上去?”

这人是祝凌约谈的第二个御医,名叫李箫声,是个医痴,因为医术不错被招进了太医院,但也因为说话太直,不懂婉转———例如给后宫的某位美人看诊,美人身体并没有大毛病,只是想找个小借口让燕王怜惜,结果他当场直言美人身体没有毛病,就是想的多了,建议她平时不要胡思乱想;给后宫某个妃子看诊时,妃子想借中毒的名义来诬陷另一个人,结果他把脉之后耿直建议妃子不要经常生气,她身体里压根儿就没毒,顺便还给她开了几服败火的药材……他的行为一度导致他在太医院里惨遭排挤,冷板凳一直坐了好多年,混得差点连太医院的学徒都不如。这次出使昌黎郡危险重重,太医院的人为了自己不被选上去,终于想起了在犄角旮旯里快发霉的李箫声,直接将他报上了出行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