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朱厚照做好人(5)(第2/3页)

萧靖让宫女寻来一套较小的马面裙,等张嫣打扮好换上。小张最近风吹日晒,突然间她发现一个很可怕的事实。

“舅舅,你看,我的手居然比你黑!”她恐慌地说。

萧靖心想,何止手黑,他看她脸好像也黑了。万岁养尊处优,除了练习骑射,很少晒太阳。而张嫣坐在露天的骡车上,天天在太阳底下暴晒,晒足了好几个月。

万岁看出来,但他不敢说。

不然老婆肯定要生气了。

“上点粉就白了。”他安慰她。

张嫣涂了粉底,自我认为变回漂漂亮亮的样子。她在暖阁洗头洗澡,把自己收拾干净之后才去见张太后。

她好多天没洗澡了。

“不知道太后是什么样的人,好不好相处。”她有些担忧,刘艳儿并没有跟这位“婆母”打过交道。

刘艳儿先是住在外地的镇国将军府,曾跟在皇帝身边南巡,后来住进去皇城的豹房。她不是正经选秀进来的妃嫔,张太后没有召见过她。

萧靖沉思了一下:“太后的脑子不清醒,如果她惹你生气,你告诉我,我给你怼回去。太皇太后大概不会找你,她一向谨言慎行。”

张嫣:???

有人这样评价自己的亲娘吗!

等二人去到仁寿宫的时候,外面的太阳刚刚落山。张太后本来打算跟皇帝儿子一块儿吃饭,结果过了一个时辰还不见人影,她自己把饭吃了,没给儿子留。

萧靖一坐下来,毫不客气地让宫人上点心。他说:“朕要吃带骨鲍螺,红的白的,都拿上来吧。”

张太后的脸色不大好看。

她看到儿子身后的那个小姑娘,眉眼不俗,到底是年岁太小。她问皇帝:“你今日做下丑事,该如何面对大臣?我本来想着等你出了孝期,给你娶一个皇后,再纳两个妃嫔。”

“什么丑事!”萧靖猛地站起来,吓得张太后一跳,“朕花了十两银子,在集市买了一个人,难道还要经哪个大臣的批准不可?谁若是来告,母后命人在海子杖死便是。朕又没有孝期生子,何惧别人的流言?倒是朕的舅舅,听闻过得十分快活啊……”

张太后露出怏怏的神色,她兄弟是什么德行,她一直都知道。她的弟弟张延龄在宫廷干出奸污宫女的丑事,她是百般袒护,认为弟弟没错。太监何文鼎向朱祐樘禀报此事,反倒被当时的张皇后下令杖死于海子。

何文鼎死得冤不冤?

冤!

萧靖猜测以张家舅舅的性子,他们会为朱祐樘守孝才怪。要说朱厚照行事荒唐,张家的男人也不是好样。张太后有大弟张鹤龄和二弟张延龄,太后一向扶弟,她甚至在亲儿子朱厚照刚死没多久,让大弟迎朱厚熜入朝,以得从龙之功。

张太后察觉到儿子对自己的弟弟有意见,心虚地说:“胡乱扯到海子做什么,别人说的乱七八糟的话,得亏你也信。”

娘娘怎么会杀人呢?她没杀人啊。

萧靖不再多言,何文鼎之死是他在后世的资料上看到的。他不知道这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情,还是瞎编的野史。今日他是故意说出来,是想诈一下张太后。

他留心张太后的表情,明白何文鼎的死可能真的和她有关系。

她在撒谎。

正德皇帝本人不知道这件事情,一来可能案发的时候孩子年岁小,不记事。二来可能是张太后下了封口令,不许宫里的人说。宫中说的“海子”指的是西苑的太液池,后来正德皇帝在西苑一带兴建豹房。

朱厚照要是知道太液池死过人,他会让心尖上的刘艳儿住在太液池附近的庭院?

躲都来不及好吧!

一时间,母子二人相顾无言。张太后看了张嫣两眼,觉得儿子花十两银子买一个小孩,似乎也没有错。刚好有宫人把烤好的带骨鲍螺端上来,萧靖拿了一枚,他吃着东西,气氛得到缓和。

张太后道:“你刚买了人,母后帮你养着,叫她留在仁寿宫如何?”

“不如何。”萧靖再拿了一枚粉红色的带骨鲍螺,塞到张嫣的手里,示意她尝尝,“里面是流心的奶馅,小心烫,可好吃了。”

他看向张太后:“朕爱听她唱曲,她唱歌比鸟儿还好听,朕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吃饭也听,睡觉也听,如厕也听。”

张太后顿时被儿子堵得说不出话。

萧靖看时间差不多,干脆让人把桌上的带骨鲍螺打包带走。这是他料想张嫣会喜欢吃这样的甜点,特意点的。他和老婆都还没有吃晚饭,光吃一块点心,早饿了。

他想回去乾清宫吃饭。

“朕看天色不早,就不打扰母后休息。”

万岁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小姑娘摸了摸肚子,赶紧跟了上去。

作者有话说:

“一心进京找夫郎,找到京城不相认”这一句词选自京剧《小上坟》,讲的是骂负心郎的故事。

为什么男主会抢走女主呢……有参考明朝沈德符写的《万历野获编》关于正德皇帝的说法:“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

抢人也许是朱厚照干得出来的事情,作者觉得小张被抢这个剧情有点刺激,所以写了。

关于明朝点心带骨鲍螺,有参考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苏州当地有人把乳酪与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滤之漉之掇之印之,为带骨鲍螺,天下称为至味。”以及《金?瓶/梅》的剧情当中,李瓶儿会做带骨鲍螺,温秀才品评道:“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应伯爵形象地描述:“上头纹溜就像螺蛳儿一般,粉红、纯白两样儿。”

萧靖说张太后的弟弟不是好人,奸污宫女的事情,参考《万历野获编》:“一日二张入内观灯,孝宗与饮,偶起如厕,除御冠于执事者,二张起,戴顶之。又延龄被酒,奸污宫人,文鼎持大瓜幕外,将击之,赖太监李广露其事,仅得脱。次日,文鼎上疏极谏,上怒,发锦衣卫拷问主使者。文鼎对曰:有二人主使,但拿他不得。又问何人,曰孔子、孟子也。上怒不解,御史黄山等,皆力救之,不从,为孝康张皇后杖死于海子。”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有一年的元宵节,张氏兄弟进宫观灯,与明孝宗一起饮酒。中途明孝宗离席去解手,把皇冠摘下来交给执事的太监,张家二兄弟拿过皇冠,戴到自己的头上。张延龄喝醉之后还奸污过宫女,当时何文鼎拿着金瓜站在厕所外面,非常生气,上去要打张延龄,被另一个太监李广死死抱住,张延龄才脱身开来。第二天,太监何文鼎又向明孝宗告发此事。明孝宗反而要追究何文鼎的罪责,让锦衣卫严审何文鼎,逼他交代幕后的主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