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杜少薇跟卫铮成了一对?◎

第二天晚上盛河川回来, 盛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盛景做生意盛河川都十分支持。她要扩大生意,盛河川还拿出了存折, 让她需要钱自己取。

盛景后来觉得这笔生意很稳, 不会让盛河川的养老钱打水漂,就从他的存折里取了两千多块钱,盛河川都没说什么。

因此扩大生意, 跟邵海峰合作这事,盛景根本没想过要瞒着盛河川。只是盛河川去开了几天会,一直没在家。

盛河川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你现在雇了几个人?”

“现在就还剩耿平和曾奇两人。”盛景道, “原先李建设和李鸣放收瓜子, 陶立冬炒瓜子。现在瓜子已经收完,瓜子也炒完了。只有耿平和曾奇帮着批货收款,算是我雇的人。黄婶儿、陶立冬、曾雨他们批瓜子卖, 并不算我的员工。”

陶立冬炒完瓜子后就批瓜子去卖, 他只晚上在电影院卖两小时,赚到的钱也完全足够他养自己和女儿了,其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复习,日子过得平静而满足。

曾雨已经被曾奇送去学校上学了。放学后会跟着妈妈黄佩兰去卖会儿瓜子。

盛河川叹气:“你扩大生意,势必要多请人。到时候被人知道,我怕你要被当成典型全国通报。”

“我会分散风险的。”盛景道。

在打算跟邵海峰合作的时候她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了。既然说雇工不能超过八个,那她就卡在雇佣七个这个线上。

有今年打底, 收购渠道和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收购和销售分别派一个人抓总就行了,还剩下五个名额全用来炒瓜子。

瓜子炒制机在使用过程中她发现了不少问题,明年可以改良炒瓜子机, 再搞几台机子, 一台一次至少能炒二十斤, 时间也缩短了一些,大大提高了效率。

如果邵海峰收购的瓜子很多,五个人炒制都忙不过来,她可以招几个人到邵海峰名下。多做几台炒瓜子机送过去,再配好卤水,还真不怕邵海峰学会了跟她散伙。

她把这些计划跟盛河川细细说了。

盛河川见孙女不是一拍脑门就冲动行事,而是有了妥善的安排,这才放下心来。

“你既然都想过这问题了,那就去干。爷爷支持你。”他挥手道,“爷爷没什么权利欲望,要不然当年就不会从斗争中退下来。现在我年纪大了,只想颐养天年,再盼着你有出息。所以你做什么,不用考虑爷爷这里。”

他拍拍盛景的手:“我之所以提醒你,是不想你折进去。如果咱俩普普通通,你就算坐几天牢也无所谓,反正你也不打算去机关单位上班,受点挫折没什么。。”

“但你是华清大学的高才生,爷爷又在这个位置上。一旦你入牢,报纸肯定大相报道,轰动全国。这段经历会像古代流放犯人那烙在脸上的烙印一样洗涮不掉,走到哪里你都会被人指指点点。我怕你会受不了。”

“爷爷您放心,不会的。”盛景道,“我会小心,也会为做好承担后果的一切准备。”

“那就好。”盛河川既欣慰又骄傲。

既聪明又坚韧,孙女这注定是要干大事的啊。

但他还是打算为孙女的路走得顺,利用一下手中的人脉。

他道:“这事你别急,我先查一查这个邵家。”

“谢谢爷爷。”

要跟邵海峰合作,盛景自然要让曾奇调查他的。但盛河川愿意用自己的人脉替她张罗,盛景自然接受长辈的这番好意,心里感动。

……

邵海峰有名有姓,要查他很容易。两天后,盛河川就把邵家的情况跟盛景说了。

邵海峰爷爷是老革命,现在在老干所休养。邵海峰那担任副站长一职的父亲也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今年四十三岁;母亲是售票处的工作人员。

邵海峰家就他和妹妹两个孩子,妹妹邵海燕高中毕业后做了列车员。这年头工作岗位紧张,哪怕邵父是副站长,也不可能一下子安排两个孩子进火车站工作。

邵海峰从小就不是个安份的,在火车站一群孩子里就是孩子头。邵母担心邵海峰下乡会惹祸,不敢让他去,就让邵父安排他扛大包。

扛大包收入低,邵父邵母也管得严,邵海峰或是手头紧,或是不甘寂寞,就跟兄弟们做起瓜子生意。

邵父邵母自然是极力反对的。但拗不过邵海峰。而且车站的家属都在做这种生意,邵海峰一开始的生意也算老实,父母干脆就不管他了。

没想到只一年的时间,他生意就越做越大,但邵父邵母却管不住他了。

“邵海峰做生意还算规矩,为人也正派。他们一伙年轻人卖东西,遇到不平事也会帮乘警一把,一共协助乘警抓过七次小偷、两次拐子,算是一群不错的孩子。你要跟他们合作就合作吧。”

“爷爷,我知道了。”盛景很高兴。

说好了给邵海峰时间考虑,盛景就没有让曾奇去打听,只是告诉他多去汪婶家一次,以防那边想传消息找不到人。

“如果他们想要签合同,你就跟他约在城西方毅那处宅子里谈。”她叮嘱道。

“好的,小景姐。”

曾奇第二天就去了汪婶家一趟。等盛景晚上放学回来,就收到了好消息,说邵海峰愿意继续往下谈。

星期天上午,曾奇把邵海峰和江卫国领到了方毅那处宅子。

“这里就是我们加工瓜子的地方。”盛景道。

屋子里还堆着炒出来没卖掉的瓜子,以及两台炒瓜子机。邵海峰两人一看就相信了。

双方坐下后,盛景又把自己的身份跟他们说了。

“什么?”邵海峰和江卫国都大吃一惊。

现在做生意的,都是家庭困难却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养家糊口,从而铤而走险的。还有少数是以前的生意人,看到商机忍不住重操旧业的。

他们万万没想到盛景是华清大学的学生,盛河川还是个正部级干部。这两个都有光明的前程,也不缺钱,家里更没负担。他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盛景会愿意做生意。

盛景趁两人消化这信息的当口,把合同草拟完毕,推到邵海峰面前:“你们看看这条款合不合适,不合适再商议。”

邵海峰接过合同,却完全看不进去。

他抬起头来看向盛景,忍不住问道:“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做生意?”

盛景便把忽悠盛河川的那些说辞跟邵海峰说了一遍。

当然,她这不是忽悠,而是知道前路是什么样子的,她以后也会往这条路走,并不是撒谎。

邵海峰被她说得热血沸腾,眸子里闪着火热的光。

他扛大包做临时工,一个月就十几块钱,还要往家里交伙食费,留在手上的就两三块钱,跟兄弟们吃顿饭、抽根烟都得犹豫再三,实在是难受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