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赵文小心观察了下嬴政的脸色,顿了顿,才对张婴开口道:“小郎君,这陛下后宫宫女多是旧时六国送给陛下的……”

潜台词是这些都算是皇帝待选的女人,即便有互送侍妾的潮流,那也是身份对等的情况下,没听过上位者主动将储备的女子送出去的。

王绾闻言不满地瞥了赵文一眼,对他开口的切入点不满,稚子如何会懂这些。

李斯看向张婴的目光倒是闪过一抹诧异,他没想到张婴居然会提出他曾经设想过的念头。

他面无表情地摸了下胡须,与姚贾遥遥相望一眼。

其他朝臣也好整以暇地看着张婴。

偏偏张婴依旧是一副觉得自己很有道理的模样,他掰着手指道:“可那么多宫女,仲父见都见不过来吧。她们说不定主动愿意去呢?”

众朝臣的脸色渐渐古怪起来,若那些宫女主动愿意去,才更显得不太妥当呀,这岂不是间接证明陛下不,咳咳……

赵文忍不住低声劝道:“小郎君,这天下哪里还有比咸阳王城更好的去处。在宫中,起码吃穿不愁。”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张婴不认同这种说法,很多人还是渴望精神富足,“她们真会甘心老死宫中吗?”

赵文一顿,他也是知道宫内某些老宫女的痛苦,以及某些自认美貌的年轻宫女用过的手段。

姚贾忽然走出来一步,拱手道:“小郎君这提议有些新奇,但也有可取之处。”

张婴双眸瞬间亮了。

朝臣们纷纷震惊,张婴还可以说一句“稚子无辜”来解释,姚贾一个成年人开口说话就很不合适了。

嬴政的目光也落在姚贾身上。

姚贾不卑不亢道:“昔日赵、韩、魏、楚四国有合纵之势,臣曾得陛下资车百乘,金千斤,华服衣裳,冠带以其剑,①断这四国联合抗秦的计谋,然陛下不知的是,老臣游走四国时,最初说服的并非是朝中重臣,而是四国后宫的宫女、美人。”

此话一出,几乎所有朝臣不约而同地看向姚贾。

像是内史腾等军卒壮汉的脸上更是闪过一抹不屑,在他们看来,争夺领地就应当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厮杀,耍计谋都有些无趣,若是像姚贾这样诱骗女眷什么的,实非大丈夫也。

姚贾一点都不奇怪其他人的反应,他只看向面无表情的嬴政,继续道:“陛下,昔日臣入四国,因出身低贱,被世家贵族们不屑,连与他们平等对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臣寻得一机会,与四国采买的宫女内侍相识,通过贿赂她们,再与后宫失宠的美人们取得联络。说大秦富裕大方,承诺一旦与大秦联合,不光会送大量金钱助她们固宠,还会支持她们诞下的儿子获得王位。

正因此,那些后宫女子纷纷向臣引荐家族之人。

至此,臣才有机会与那些世家贵族们面对面交流。

臣叙说这些并非想邀功,臣只是想阐述一点,小郎君之言有一点打动了老臣。

十年战乱,六国王族曾为了讨好陛下,不断地给陛下送来太多的美人佳人。

每一位美人身后必然带有旧国的家族脉络联系。

如今六国不在,这些过去被追捧的美人们,如今被圈在方寸之地,无法离开,宫怨激增,谁又会甘心像隶臣妾一样在宫中孤独终老呢?

一旦她们动了心思,那她们便会是最容易被旧国复辟之辈鼓动的人。

陛下,宫中女子也不可轻视啊!

何不趁此机会,将大部分宫中女子送去百越,成婚生子,相夫教子一生。”

姚贾这话话糙理不糙,又涉及到宫中的安全问题,绝大部分朝臣都沉默了。

连之前满脸不屑的内史腾都点了点头,甚至还嘀咕了一句:“与其送陇西好女子,不如送后宫女子,反正守活寡……”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身侧的辛胜一把捂住了嘴巴,辛胜简直想以头抢地,压低声音在内史腾耳畔说:“闭嘴吧你!”

张婴听到内史腾的话莫名有一种好笑的感觉,大秦将军果然是敢说,吐槽守活寡不如去嫁人么。

朝臣们皆看向嬴政。

嬴政没有急着开口,只沉默地看向窗外。

于是又有朝臣自作聪明地提出反对的意见,声称百越子民不配。

嬴政凝望了一会窗外林梢,回过头,忽然道:“尔等皆认可三十万大秦军卒老死在百越?”

众朝臣猛然一滞。

他们此时才反应过来自己猜错了。

原以为陛下的沉默是在揪心后宫女子,没想到陛下的心思压根不在后宫女子身上,陛下的沉默,全是在为老秦人军卒是否要客死异乡而挣扎。

朝臣们纷纷沉默,他们知道陛下不舍,但就百越目前的情况,三十万大秦军卒老死百越才是最正确的维稳的政治主张。

嬴政凝视了他们一会,忽然摸了摸张婴的头顶,开口道:“阿婴,你认为大秦军卒留在百越好吗?”

张婴原本想顺应历史发展地说“可以”。

王翦将军等人的政治眼光还是很不错的,百越部落众多,文化众多,山头林立,部族之间互不服从,让大秦留一支武装力量在那深耕发展,确实是很有利的维稳方式。

但当张婴抬起头,恰好能看见微垂着脑袋的嬴政的双眸,那一双幽深的眼底积攒着浓浓的不舍。

张婴心里咯噔了一下,原来仲父这么舍不得么!

他将那一番话给咽了回去。

张婴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忽然想到维稳也不一定要靠驻军成婚,赵佗后期拿下南越用的也不全是这个方法。

既然仲父这么舍不得,那他就多给对方想一个选择吧。

他看向嬴政道:“仲父!其实我是舍不得的。”

众人瞬间抬头看向他。

王绾凝视着张婴,隐晦地摇了摇头。

他听过张婴谈“郡县制”和“分封制”,如此聪慧的童子岂能认不清何谓正确的政治主张。

他只当是嬴政想借用张婴来打开一道新口,所以他才隐晦地提点张婴,不要嬴政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容易得罪人。

李斯眯了眯眼,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张婴,他对姚贾使了个眼色,倒要看看张婴的理由是不是与他曾经设想的一致。

姚贾刚准备上前一步开口,就见身侧有一魁梧大汉迈了一步出来,鼓掌道:“小郎君说得对!凭啥让大秦精锐在百越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说到一半他身体一僵,忽然又住口了。

这时,嬴政忽然吁了一口气,道:“阿婴,具体说说。”

张婴抬起头,道:“仲父。陇西郡的老秦人有多少呢?”

“千万左右。”嬴政答得笃定。

张婴又道:“那陛下,这十年间,参军的陇西老秦人又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