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夷人再来

“皇兄,南召国又送来求和信,愿意割三城归大启,请求陛下撤兵。”宋玉潼将奏折递过去。

宋玉竹没看,直接问:“割哪三城?”

“有北亩、赤蜡和建城。”

如今这几座城虽然已经被启军打下来,但名义上还不是大启的土地,所以宋玉竹并不能用地图查看,不过心里也大致有个数。

“让郑大安继续南下,打下富拓。”

“是!”宋玉潼提起笔在奏折上写了个否,又把条件附加在下面,这本奏折就算批完了。

这些奏折会送到通政司分拣执行,现在小事宋玉潼基本自己就能拿主意,大事需要过问哥哥,兄妹二人合作的还挺愉快,大大减少了宋玉竹的工作压力。

别以为当皇上很容易,除非是当昏君,可以不理朝事夜夜笙歌。否则十年如一日的批阅奏折,处理国家政事,是个及其乏味又劳累的工作。

过去宋玉竹经常工作到深夜,惹得赵骁一肚子怨言,担心他累坏了身体。

“皇兄,御史台又上书,请您停战收兵。”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七封奏折了,内容换汤不换药,都是说以强凌弱非大国所为,其实就是觉得打仗太烧钱,怕大启扛不住。

宋玉竹捏着眉心道:“驳回。”

这几日早朝,有不少大臣上奏希望能停止战争。

他们觉得金人狼子野心,打他们无可厚非,南召国穷乡僻壤的破地方,对大启也没什么威胁,即便打下来也没什么用,这不是平白浪费银子嘛。

他们哪知道南召可是好地方,热带气候可以种植橡胶树,其次南召地下还有丰富的矿产,打下来百利无一害。

上午批完奏折,下午难得有空闲的时间,宋玉竹打算带妹妹出宫游玩一趟。

眼下正值四月,春风和煦。

上京不少女子纷纷出门踏青游玩,宋玉潼自从被封为储君后,几乎没有时间出宫,每日两点一线,早上从宋府来到皇宫读书处理朝政,晚上回家温习明天的功课。

这对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来说,未免太过乏味。

宋玉竹跟她提了一嘴,没想到宋玉潼颦着眉摇摇头:“下午我跟太傅大人约好了一起读史书,哥哥如果想出去玩,可以叫上李得海陪你一起去。”

宋玉竹摸了摸鼻子:“读史书不会无聊吗?”

这会儿的史书不像现代撰写的白话文,是用冗长又晦涩的古文编撰,读起来非常吃力,尽管宋玉竹这样沉稳的性子,也很难定下心去读史书。

“怎么会?太傅和太师有那么多新奇的故事讲给我听,还会教我许多知识,我开心还来不及呢!”

宋玉潼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干这些事,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其他人越觉得她当不好储君,她就越要干出样来。

这个性格倒是与宋玉竹十分相似,不愧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宋玉竹摸了摸她的头道:“那好吧,如果累了就歇一歇,不要勉强。”

“我知道了。”

送走妹妹,宋玉竹独自靠在椅子上发呆。立妹妹为储君前,他曾不止一次询问过宋玉潼的意见,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她便再也没有自由和任性的权利。

没想到年幼的妹妹斩钉截铁的说道:“哥哥我愿意。”

这几年她确实也说到做到,勤奋的连宋玉竹都自愧不如。

百官们从原来的排斥逐渐接受,徐冰和秦凤图更是对她交口称赞,从长乐公主改为长乐殿下,从心底认可了她的身份。

宋玉竹心中百感交集,既觉得欣慰又有些心疼,妹妹小小年纪就担此重任。

不过就算自己再次陷入昏迷,或者永远离开这里,大启应该也不会亡国了。

“李得海,备架朕要出宫。”

“遵命。”

*

长治十二年末,东洲海域再次迎来一大批从西方远道而来的夷人。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英格兰,也有一小部分来自安顿特普港,其中就有上次来大启的安东尼奥船长。

上次他从大启回来,利用从赵骁手中低价购来的布赚到了第一桶金。

那些被水泡过的布匹和丝绸他可没急着卖,而是做好防护,全部藏进庄园的库房里。

后来等丝绸的价格越来越高,直到一匹丝绸上百金币时,他才将手里这些布匹卖掉,足足赚了几万金币,成为英吉利的新贵。

后来他又入宫为国王和皇后讲述了东方之旅惊险的故事。

国王和皇后非常喜欢,封他为子爵,派遣他再次来大启,拜访大启的国王,学习这里的纺织技术。

因为从东方泊来的丝绸真是太好穿了!贵族们穿过一次便再也穿不了粗糙的羊毛制品。可惜丝绸是消耗品,用过后很难再买到。

整个欧洲都没有会纺织这种布料人,他们甚至都没弄清楚,丝绸的原料是什么。

这次安东尼奥来,就是打算学习丝绸的纺织技术,回去自己纺织,再售卖给其他贵族,肯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有了国王的资助,这次的船队比上次大了许多,也坚固了许多。

船队行至安顿特普港口时,当地的商人得知他们要去遥远的东方,花了不少金币,请求跟着安东尼奥的船队一起来。

帆船不比蒸汽轮船,速度受风速影响,行驶的十分缓慢,这一路他们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再次来到大启。

当大船行驶进东州港口时,船上所有人都被这繁华的港口震惊住了!

安东尼奥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大启的时候,这里还不是这副模样,几年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船上的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纷纷举手欢呼起来。在他们心中,大启简直就是圣经中的天堂,有些无数的宝物和财富。

船快靠岸时,突然来了四五艘官船,拦截住他们向前停靠。

安东尼奥会说汉语,赶紧上前自报家门。

“我们受英吉利国王和皇后的嘱托,特地来大启拜见皇上,顺便在这里经商。”

士兵见这夷人会说中原话,立马去禀报了上官。

很快东州守备亲自乘小船过来,巧的是上次也是他遇见的安东尼奥,尽管相隔多年,两人依旧一眼认出了对方。

“是你啊!你们怎么又来了?”

安东尼奥一见对方认出自己,开心道:“因为大启的货物太好了,我们国王很想再买一些!”

守备笑道:“行,我给你们办入关文书,不过凡外来船只都要停靠十日才许上岸,船上如果有得病的人也要第一时间告知。”

安东尼奥有些不解:“上次来并没有停靠十天啊。”

“这是皇上去年新颁布的规矩,不想停就没办法上岸。”

安东尼奥耸耸肩,“那好吧。”走了那么久的时间,也不差这几日。

回到船上,大家叽叽喳喳询问什么时候能上岸?